芦笙大歌难淘尽 苗山侗水绽芳华
文◎本刊记者 廖九阳
初夏,记者走进贵州省榕江县,寻觅红色印迹,探访田野村庄,感受乡村巨变,见证使命初心。
铭记:有一种感恩叫镌刻于碑
榕江县旧称古州,为“江南八百州”之一,今隶属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苗、侗、水、瑶等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80%以上,自古就有“黔省东南锁钥,苗疆第一要区”之称。
1930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一、二纵队在军长张云逸、总指挥李明瑞率领下攻克古州城,设军部于此;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第一次在贵州打胜仗,第一次解放贵州的一座县城,第一次在贵州召开了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榕江在贵州革命史上占有极其重要位置。
走进榕江,如同走进传统与现代交织、自然风光与田园生活共美、民族文化与红色资源辉映的“万花筒”。城乡美了、百姓富了,吃穿不愁,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得到全面保障,群众山上有产业,家门口有就业,获得感和幸福感看得见、摸得着。
入夜,榕江县城红七军五一集会旧址广场上,广场舞爱好者们舞姿舒展、舞步大方,孩子们玩耍嬉闹、笑声清朗;风味餐馆内,食客们品尝着东辣西酸、大快朵颐;购物中心里,顾客们精心挑选商品、满目琳琅……到处是活力四射的祥和景象。
然而,曾经的榕江,是贵州省黔东南州贫困面积最广、程度最深的地区,国家深度贫困县之一。
贫困不是标签,落后不是宿命。2014年,党中央吹响新一轮脱贫攻坚集结号,向贫困进军!向落后宣战!
打赢榕江县的脱贫攻坚战,事关贵州全省和全国的脱贫攻坚大局,人民政协责无旁贷。从2016年定点包干帮扶榕江县定威乡开展脱贫帮扶,到2018年启动脱贫攻坚“百千万行动”,再到2020年督战榕江县“冲刺90天 打赢歼灭战”;5年来,贵州省政协根据贵州省委统一部署,从一个乡到整个县,在苗山侗水间,凭借着汇聚各方力量的优势和主抓产业革命的决心,帮扶榕江县战贫斗穷,以实际行动奏响了助力脱贫攻坚奔小康的最强音。
2020年11月23日,贵州省政府发布公告:榕江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榕江彻底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有一种感恩叫镌刻于碑——没有华丽的言语表达,只用最真诚、最朴实的方法铭记。一块块刻着“感恩碑——榕江县××乡××村脱贫攻坚大事记”字样的石碑,屹立于榕江县每个曾经的贫困村中最醒目的地方。感恩碑上记录着该村开展脱贫攻坚以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方面的资金流向、社会捐赠情况、历任驻村干部和村干部的姓名,落款是“全体村民”。“感恩碑”铭记着党和国家的深情厚爱,铭记着帮扶单位、社会各界以及驻村工作组、村支两委、党员、寨佬等的辛劳付出。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5月19日,贵州省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刘晓凯到榕江县调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并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围绕‘四新’抓好‘四化’,巩固好、拓展好来之不易的脱贫攻坚成果,努力在乡村振兴开新局上展现新的更大作为。”
蝶变:红军来过的地方
在榕江红七军历史陈列馆的展柜内,一把锈迹斑驳的战刀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这是红军与榕江各族群众鱼水情深的象征。”榕江县政协文化文史与学习委主任廖少禹介绍,当年,红七军攻打古州,路过并扎营加宜,纪律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当地苗族同胞不久就知道红军是穷苦人的队伍;苗族青年钟德丘主动为红军当向导当翻译,引领红军队伍穿越月亮山区,临别时,红军首长赠送给钟德丘这把战刀表示感谢。
午后,清风吹散了山头的浓雾,加宜村的美一一呈现:层叠的梯田流光溢彩,金丝楠、红豆杉等古树参天,一栋栋木质小楼错落有致,一幢幢苗家谷仓更显历史沧桑,干净整洁的水泥路通家到户,清澈的溪水环绕村庄……远远望去,好一派苗寨风情。
加宜村,一个传统的苗族村寨,位于榕江县西南部的计划乡。由于山高沟深,当地群众曾过着半隐居的生活,沿袭着千百年来人畜混居的陋习。两层木楼房,楼下喂养猪、牛、鸡等牲畜和家禽,楼上才是生活、做饭、睡觉的地方。
回忆2018年刚到村里时看到的情景,榕江县委组织部派驻加宜村第一书记孙健说:“我们走村串寨,看到的是污水横流、蚊虫飞舞,有些路段根本找不到落脚之处。”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支两委一干人决定,从人畜混居楼房改造、道路硬化、清理垃圾入手,改环境、改陋习、改思想,让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找到发展好路子。
当地群众千百年来形成的生活、居住方式,要改,谈何易?再难,也得干!落实扶贫项目资金,买来砖块水泥沙子,党员干部带头出工出力。水泥路面、风雨长廊、太阳能路灯、停车场……村寨的公共基础设施逐一修建起;建厕所、安炉灶、开窗户、改格局……修整老旧房屋,清洁室内环境,移风易俗,不落一户。很短的时间,苗寨人家已“厕所用起、卫生扫起、火炉烧起、灶台亮起、衣架撑起、床被叠起、电视开起、沙发摆起”,千百年来形成的旧式习惯,被现代文明新生活全部取代。
“开始村民大多持观望态度,还有说风凉话的。”民航贵州监管局派驻加宜村第一书记胡永刚说,“但这里毕竟是红军来过的地方,群众的觉悟还是高。”党员干部作表率,激发了群众的内生动力,现在村民们不仅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还主动维护村里的环境卫生。
记者走进村民莫老高家。屋子干净整洁,光线充足;一楼有冲水的厕所,厨房里灶具炊具一应俱全;二楼摆放着沙发、茶几,墙上挂着液晶电视。“墙上原来被火塘熏得黑黑的,是工作队帮我们一点一点铲掉墙上的污垢……”78岁的莫老高讲述着生活的点滴变化,脸上写满幸福。莫老高的妻子潘老叶在一旁用苗语说着什么,孙健告诉记者,“她说‘感谢习主席!感谢共产党!’”。
环境整洁了,设施完善了,群众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干事创业的劲头也更足。如今每逢节假日,小山村都是一片欢腾景象。以“月亮山居”为代表的民宿经济,已成“网红”;木雕、苗绣、葛根粉、黄精泡酒等旅游商品适销对路;采摘果蔬、观赏梯田、体验农耕,参观红七军驻地旧址、观看鼓藏节芦笙表演等旅游项目让人流连忘返……“贫困村”精彩蝶变“旅游村”。
据了解,目前,榕江县全县通车里程达4106公里,30户以上村寨全部通公路;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5021户,改造透风漏雨、人畜混居房24206户,易地扶贫搬迁5978户;居民用电、饮水安全设施、4G通讯和广电网络实现了乡村全覆盖;完成205个小学、初中学校项目建设,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无辍学……
榕江县政协主席、县乡村振兴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吴建良对记者说,“几年来,在省、州政协的关心支持下,榕江县下大力气补齐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让乡村旧貌换了新颜。”
振兴:在希望的田野上
九山半水半分田,产业小、散、弱,曾是榕江的隐痛。
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要内容,也是基本前提。在吴建良看来,如何带动群众发展产业依然是当前重中之重。他至今记得,3年前刘晓凯主席来榕江考察时说的一番话,“农村要有个农村的样子,有果蔬田园,有鸡犬相闻,农村产业发展要立足农村实际、找准目标方向。”
整枝、施肥、补水、打花……忠诚镇安乐村村民王谊琼,在榕江县车江坝区万亩蔬菜基地的辣椒种植大棚里熟练地忙碌着。她说:“在家门口打工,工作也轻松,除了工资,还有分红,我很满足。”
车江坝区是黔东南州4个万亩坝区之一,总面积1.05万亩。2019年,在刘晓凯主席牵线推动下,贵阳农投与榕江农投共同投资组建项目公司,充分利用坝区气候、水利、土壤等优势,打造万亩现代化蔬菜种植基地,通过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带动农民群众可持续增收。
“目前,基地生产的蔬菜主要销往粤港澳大湾区,以及杭州、重庆、贵阳和周边县市。”车江坝区产业发展工作指挥部综合组负责人杨胜军介绍,2020年车江坝区实现总产值1.6亿元,并示范带动全县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15.6万亩(次)以上,2021年3月入选第三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名单。
如果说车江大坝的华丽转身拉开了榕江农业产业革命大戏的帷幕,那么榕江各乡镇的产业发展好戏正逐一登场。
走进地处苗岭南段月亮山腹地的定威水族自治乡,谁能想到,这里曾经是榕江县最为贫困的地方,也是贵州20个极贫乡镇之一。
水族青年王吉安,2016年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定威乡定旦村“甜蜜创业”。在省政协定点包干脱贫攻坚指挥部前线工作队、定威乡党委政府和定旦村两委支持下,他成立了富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扶贫资金入股和务工的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5年来,合作社蜜蜂养殖效益良好,“定威土蜂蜜”系列产品产销两旺,这份甜蜜的事业给当地群众酿出甜蜜的生活。
定威乡党委书记王昌秉告诉记者,在省政协及省政协办公厅倾力帮扶下,定威乡大力发展林下养鸡、养蜂和金钩藤、草珊瑚种植等生态特色“林下经济”,现在家家都有产业联接,种养殖产业发展已经成为带动群众稳步增收的“发动机”。
定威乡产业蓬勃发展,只是榕江县农村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榕江县坚持以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大力发展“果、蔬、药、菌、猪、鸡”等产业,促进群众稳定增收,为持续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的经济保障。
一组数据振奋人心:截至今年5月,榕江全县完成百香果种植4.23万亩、蔬菜种植8.41万亩、中药材种植4.14万亩,生猪存栏7.76万头,家禽存栏95.98万羽,肉牛存栏2.62万头;累计带动农村劳动力到产业园区务工25.58万人(次)。
榕江山水独秀,少数民族文化古朴厚重、风情浓郁。在发展种养产业的同时,榕江县还充分利用自然风光、民族文化等优势,深耕独具内涵和底蕴的文旅资源,推动旅游产业化高质量发展。
古老的吊脚楼、石板路、廊桥、鼓楼……述说着往昔、见证着变迁。行走在榕江县栽麻镇大利侗寨,仿佛置身山水画卷中。这个有着500余年建寨史、古迹众多的“全国保护利用综合试点传统村落”,在试水乡村旅游发展中尝到了“甜头”,如今已是名声在外的“慢生活”休闲度假地和艺术院校写生创作基地。
“结合传统村落特质,我们重点发展小众、高端的乡村旅游。”栽麻镇副镇长周小银说,该镇将进一步推动周边侗寨形成乡村旅游联盟,“抱团”打造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示范带。
据了解,榕江县已完成大利侗寨古建筑群、古州两湖会馆、宰荡鼓楼等重点文物维修及红七军历史陈列馆提升改造工程,还完成苗疆古驿小丹江等8个旅游基建项目;成功申报“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3个,评定“标准级乡村旅游村寨”18个……
初夏的榕江,青山如黛、绿水如腰,梯田茵绿、林木成行,鸡鸭鸣叫、果蔬成长;生产车间有条不紊,农业园区丰收在望,乡村民宿迎来远客,希望的田野处处生机盎然。
“柳江南去,泻千古惊涛,难淘尽芦笙韵味、大歌魅力;苗岭东来,揽一城胜景,正描绘瑰丽蓝图、锦绣华章。”回首当年,红七军以“信念坚定、不怕困难、永不退缩、敢于胜利”的精神攻克古州,革命豪情光芒万丈;未来可期,榕江全县各族人民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在持续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征程上,交出无愧于历史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