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部大开发中服务好“三农”
本报记者 孙金诚
经过20多年的稳步推进,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所涉及地区均取得了较快发展,但西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2020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出台,作为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第二十个年头推出的“2.0版本”,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站在了更高的起点上,攻克的也将是更大的难题。
那么,新时代如何加快形成西部大开发新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在8月18日举行的全国政协第二十七次重点关切问题情况通报会上,与会委员与参会的部委负责同志展开交流互动,“三农”问题是互动的一个重要聚焦点。
西部地区的乡村振兴既与全国乡村振兴存在“共性”,同时也具有自身发展的“个性”。
在郭继孚委员看来,西部地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实现乡村振兴需要基础资源条件,但人的因素更为重要。他认为,应当注重培养新型农民、优化农村农业从业者结构,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高素质农民培育是改善从业者结构、加快特色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刘焕鑫回应表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西部地区高素质农民培训,“农民培训不仅不花钱,一些资源还是中央补助资金给予配置。”他表示,农业农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推进面向农民的学历教育,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引进一批沉得下去的专业人才到农村去,建立务实管用的专家服务队伍;贯彻落实好国家支持创新创业的政策,引导返乡农民工和退役军人、入乡大学生和科技人员沉下来、稳得住,支持在西部地区创业办企业,带动农民就地就近就业。
培养人才,根本要依靠教育。
“近年来,东西部无论是高等教育还是基础教育,差距明显增大。”王训练委员调研发现,西部农村的基础教育一方面很难接收到优秀教师,另一方面一些优秀教师成长起来后又留不住,不少学校的教师主要来自周边农村,且年龄偏大。他希望教育部能够采取措施扭转西部地区基础教育优秀教师短缺的现状,吸引更多优秀人员到一线从事基础教育工作。
“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教育部副部长钟登华回应表示,今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将实施“优师计划”,推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与地方师范院校每年联合培养一万名本科师范生,提升欠发达地区的中小学教师队伍质量。同时,将扩大“银龄讲学计划”实施范围,18个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将会有4500名退休教师参与支教。
西部地区要实现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发展特色农业。
“西部地区是我国中药材的重要产地。种好药、管好药、用好药是中医药发展中大家非常关注的。”王宜委员想知道国家有没有进一步的措施,让民众对药更放心,对种药情况更了解。
“中药产业特别重要,从人民健康、农民增收角度来看都是要重点支持和发展的,这也是西部地区下一步要重点发展的特色产业。”刘焕鑫回应表示,目前正指导西部地区制定包括中药材在内的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建立了绿色农产品制度;扶持龙头企业,在有销路的情况下引导农民种植中药材。
农产品品牌建设是发展高效特色农业、提升农业竞争力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
孟宪明委员调研发现,在西部地区,由于一些农产品的整体品牌认知度不强,导致一些好产品在东部大中城市很难见到。在他看来,配套农产品的产业生态有待完善,多维度的附加价值有很大提升空间。他希望农业农村部在支持西部地区现代农业的品牌建设、品牌拓展、品牌创新、品牌生态形成上出台扶持政策和措施。
刘焕鑫回应表示,农业农村部高度重视西部地区农产品品牌建设,从政策设计、品牌培育、营销推介、公益宣传、品牌帮扶等多方面予以支持和推动。下一步,将构建农业品牌体系,完善品牌发展机制,健全农业品牌目录制度;强化品牌指导帮扶,开展品牌宣传推介,进一步把西部地区农产品品牌建设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