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履职|理论|人物|文化|健康
地方亮点频道>> 要闻

织牢织密“防护网”,筑牢筑实“隔离墙”

2021-07-30 10:33:27 来源:人民政协网 我有话说
0

  织牢织密“防护网”,筑牢筑实“隔离墙”

  ——全国政协“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双周协商座谈会综述

  本报记者 吕巍

  这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整个过程中也暴露出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健全、应急管理能力有待提升、信息化建设和管理较为滞后等问题,公共卫生体系如何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成为举国上下都十分关注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始终把广大人民群众健康安全摆在首要位置,切实做好传染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今年5月,农工党中央、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就“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分赴四川、宁夏和湖北、重庆开展专题调研。调研显示,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重点要推进平战结合、医防协同,从过去专业条块管理转为社会各部门高度协同综合管理,实现整体谋划系统重塑全面提升,把纷繁复杂的“线头”理顺、扎紧,做到“纲举目张”。

  7月29日,全国政协就“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专题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部分全国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有关部委负责人围绕强化公共卫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等深入交流,集智聚力。

  一张强大的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正在加紧织牢织密,将稳稳兜住14亿中国人的健康。

  ■ “拎得清”的系统建构

  5月13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正式挂牌。这是中共中央在新发展阶段对国家公共卫生体系的科学擘画,为加快推进疾控体系的系统重塑提供了契机。

  “成立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十分必要,组建好有职、有权、有平台的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更为重要,否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对全局疫情的研判及预测。”通过视频连线参会的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大声疾呼。

  有序推进四级疾控机构改革,做好国家疾控局与疾控中心等的职能划分是全国政协常委、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农工党中央副主席蔡威关注的重点。他建议强化上级疾控机构对下级疾控机构的业务领导和工作协同,建好上下联动的分工协作机制,突出各级不同的核心职能。尽快出台疾控机构建设新标准,切实解决“主干”建设薄弱、不达标问题。同时,尽快补齐四川等19省(区)没有省属传染病医院的短板,确保县级医院设置传染病科室。

  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主要由疾控机构、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大部分组成。2019年,我国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量占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的比例超过98%,是与人民群众健康联系密切的社会主体。显然,强化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责任,实现与疾控机构紧密联动,实现防治结合,是公共卫生防护网上的重要环节。

  在这方面,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四川省副主委、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何延政的建议是,探索综合医院托管传染病专科医院或建立专科联盟模式,构建“大综合大专科”传染病救治体系,强化发热门诊和呼吸、重症、感染、检验等学科或专科建设,在公立医疗机构成立公共卫生委员会,强化院内医防联动。

  “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单纯依靠临床医疗,在下游‘打捞’,最终都将面临医疗系统的崩溃;只有贯彻预防为主,在上游‘筑坝’,才能有效控制疫情增量,切实保护人民生命健康,维护国家安全。”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上海市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院长吴凡表示。

  在她看来,应急的本质是在非常态情况下对资源的调动。应急体系建设的核心是健全应急决策机制、处置联动机制、动态风险评估机制,而不仅仅是机构建设。

  “结合事件特性和发展趋势,明确决策主体和决策程序,解决‘谁拍板’的问题。明确不同突发事件的牵头部门和协同部门,统一调度资源、分配任务,解决‘听谁的’的问题。对变化快、情形复杂或持续时间长的事件,全方位评估趋势及各类风险,做到科学精准,解决‘怎么做’的问题,这些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吴凡说。

  ■ “跟得上”的服务能力

  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对公共卫生防护网紧急而高强度的集中检验。这其中既有对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是否健全的拷问,更有对公共卫生应急反应能力是否过硬的挑战。

  会上,吴凡提到以病例诊断为基础的被动报告仍然是当前传染病监测的主要手段,信息滞后,不能满足及时预警需要。认为应构建涵盖“病例-症状-环境”的重大传染病监测预警技术体系,汇集卫生健康、气象、环境、农林、公安、学校、交通、海关等部门数据,形成疾病症候群、人类行为、动物宿主等流行病医学监测平台,识别早期征兆,真正实现对重大传染病的预测预警。

  “平时也应着重进行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系统性建设,打造集关键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专业人才培养、公共政策研究于一体的‘全链式’科研平台,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试剂、药物疫苗及公共卫生应用等形成创新链,打通技术链,融合产业链,做好人才和技术的战略储备。”吴凡表示。

  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重庆市副主委、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戎蓉建议加快建设国家公共卫生应急处置流调信息系统。“由各级流调中心和移动信息采集终端组成,开展流调时,前方采集终端同步将信息上传至后台流调中心,后台与前方保持互动,同步梳理、纠偏、完善,形成正确的流调个案报告,提高流调效率。”

  在人才培养方面,何延政建议,应建立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人员交叉培训机制,培养医防结合复合型人才。“搭建医、防、研互动交流平台,定期交流、研判公共卫生工作形势。同时,将医疗机构履行公共卫生职责纳入等级评审和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常态化督导考核机制。整合疾控中心和公共卫生监督执法机构职责,实现技术监督和行政执法有机结合,提升监督执法效能。”

  戎蓉认为,加快基层应急队伍能力建设,需要有效落实基层编制,确保关键岗位人员充足,需要增加人员经费保障,保持队伍整体稳定,更需要加强人员培训和应急演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应深入推进乡镇联防联控机制建设,建立平急结合的后备力量。”

  不容置疑的是,筑牢国家公共卫生体系,需要教育提供强大的支持。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原副部长林蕙青在这方面早有深入思考。

  她提出,填补短板弱项,建设高质量公共卫生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一方面,要大力培养“防治结合型”基层公共卫生专业人才和基层全科医生服务社区、乡镇。另一方面,还应大力发展应用型研究生教育,培养更多解决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的高端人才。

  立足医防结合,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公共卫生教育也是林蕙青的意见建议之一。面向临床医学生,加强公共卫生教育,弥合医防裂痕,把公共卫生教学作为临床医学专业教学的“硬核”要求,落实到教学全过程。面向中小学生,开展公共卫生教育,进课堂、进教材,普遍提高学生公共卫生素养。面向高校非医各专业学生,则加强公共卫生教育,将有关内容有机融入文、理、工、经、法、管等专业教学中,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多学科专业的人才支撑。

  “此外,还应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构建高校与卫生机构多样化合作‘共同体’,实现‘1+1大于2’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林蕙青说。

  ■ “抓得牢”的重点领域

  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不仅要有“面”上的布局,还要有“点”上的侧重。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重要“网底”作用,是全国政协常委、致公党山东省主委、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副校长赵家军关注的重点。

  “在疫情防控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暴露出服务能力弱、群众信任度低等问题。产生这些问题最重要的原因是思想上‘重医轻防’‘重大轻小’,忽视了基层卫生工作的基础作用,更忽视了预防在基层卫生工作中的重要性。”

  赵家军建议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推行“乡管村用”,夯实基层公共卫生基础。选配具有公共卫生教育背景或从业背景的一线人员担任公共卫生机构负责人,以融合村卫生室后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网底,以县、区疾控机构为枢纽,以县、区综合性医疗机构为核心,以区域医疗中心为龙头,构筑医防融合的新型卫生服务三级网,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中央组织部部长邓蓉玲着重强调了加强边境口岸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

  “境外疫情持续传播,病毒出现变异,传染性增强,我国局部地区出现的散发疫情,大都由输入病毒引发,暴露出经贸人员往来密切的陆路边境地区防控的薄弱。”

  邓蓉玲建议重点支持边境沿线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机构传染科诊疗能力建设,增强边境地区卫生检疫力量,加大检疫技术支持和保障,提升卫生检疫技术水平和执法能力。同时,巩固完善边境部门联防联控机制,建立互联互通的信息平台,深化与周边国家卫生检疫国际合作,建立重点传染病跨境联防联控和信息交流制度。

  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医药在第一时间参与了应急救治工作,“三药三方”在缓解症状、延缓轻症转重、降低病亡率等方面体现了独特优势,但在中医药深度参与应急和救治中,也暴露出一些短板。

  “比如全国范围内没有中西医结合传染病专科医院、大部分综合性中医院的感染疾病科和发热门诊条件不合规范、传染病专科医院的中医科极其薄弱等。建议加强中医(中西医结合)传染病专科医院建设,加强综合性中医院的感染疾病科和发热门诊条件建设,充实和完善传染病专科医院的中医科医生队伍及中药房等条件建设。”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唐旭东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学首席专家董小平提出了我国在国际卫生应急、援助、合作方面存在的短板和不足。认为在公共卫生和疾控体系改革过程中,应充分融入加强全球健康治理、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理念。

  “要注重国家生物安全,制定长远规划,结合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从传染病疫情信息互通、联合实验室建设等入手,逐步形成国家传染病防御全球网络。此外,还应创新理念机制和合作方式,增加以项目为导向的‘卫生工作和研究’比例,在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中建立卫生合作发展部门,在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或国家疾控中心建立全球疾病疫情信息采集分析部门,加强高校、国家和部分省级疾控中心全球健康专业人才培养,拓宽在国际组织实习的渠道。”董小平表示。

  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维护人民健康,是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重要体现。全国政协将持续关注,积极建言资政,为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贡献智慧和力量。

[责任编辑:丛芳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