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履职|理论|人物|文化|健康|图片库
地方亮点频道>> 要闻

以“牧区”为纸 写“草业”文章

2021-07-12 08:38:52 来源:人民政协网 我有话说
0

  “认定草原损害的技术标准是什么?草原生态修复有什么好的做法?”“牧草供给量和需求量是否平衡?牧草种植业、养殖业与当地科研院所的跨界融合是否深入?”……7月5日,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加快发展牧区草业,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专题调研甘肃省座谈会在兰州召开。调研组与甘肃省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围绕如何加快发展牧区草业、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深入而坦诚的交流座谈。

  “草牧业是在传统畜牧业和草业基础上提升的新业态,其内涵不仅仅局限于牧业,还包含了草原文化旅游康养产业、中草药等特色生物产业。在建设生态文明、倡导绿色发展和推进乡村文明振兴大背景下,加快发展草牧业具有重要意义。”全国政协委员、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调研组组长马中平介绍,此次走访是为了深入了解有关地区的具体做法和创新经验,困难问题及意见建议,宣传相关政策,促进草牧业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草”被明确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甘肃是草业大省,从这一两年看,甘肃在祁连山生态保护与治理方面成效显著。你们在草原人工修复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哪些举措可借鉴推广?”全国政协委员、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张建龙发问。对此,与会的甘肃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对甘南草原、祁连山—阿尔金山及北部沙漠沿线一带草原的保护投入力度正在推进。同时,在草原鼠虫害治理、防火监测预警建设上也已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这些好的做法可以宣传推广。”

  “鼠虫危害对草原生态来说应辩证看待。”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农学院院长周剑平认为,鼠虫的存在对整个草原的生态和食物链构筑是有益的,建议“国家要统筹考虑,加强顶层设计,从长远谋划草原生态发展,制定出更具智慧的草原保护修复方案”。

  “打造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产业链非常重要。”全国政协委员唐俊杰问道,甘肃的牧草供给量和需求量是否平衡?牧草种植业、养殖业与当地科研院所的跨界融合是否深入?“我省在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技术推广等单位优势的基础上,健全饲草产业技术体系,组织专业技术干部深入乡村、企业,为生产、加工、信息服务和技术推广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来自甘肃省农业农村厅的何其健介绍说。谈及与科研院所的跨界融合,甘肃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建立草牧业院士工作站、开展集成创新研究、推广“粮改饲”模式等举措,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草牧业产业链已初步形成。

  “前面林草局的汇报中提到草原法律法规不完善、基层力量薄弱、科研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甘肃是如何谋篇布局、打破瓶颈的呢?”全国政协委员杨玉成提出疑问。甘肃省林草局有关负责人回应说,目前甘肃全省各级草原监理局已撤销,县级林草局(站)单设比例仅有37%,法律法规不完善、工作力量薄弱、科研经费不足等现象十分突出,这些问题导致了乱征滥占、破坏草原的行为无法得以有效监管。希望国家尽快修订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推进《基本草原保护条例》立法进程,为全面保护、合理利用草原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和法律保证。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多么壮美的牧区景象,我们一定要在牧区这片辽阔的‘大纸’上,写出‘草业’蓬勃发展的大文章。”全国政协常委、甘肃省政协副主席尚勋武认为,作为地球“皮肤”的草原,早已不仅仅是“牧区、牛羊”这样简单的视觉概念,而应该是一篇囊括着独特经济、社会、生态功能内涵的“大文章”。

[责任编辑:徐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