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亮点频道>> 调研采珠

共迎“冰雪之约”

2021-06-23 10:41:59 来源:人民政协报 我有话说
0

  共迎“冰雪之约”

  ——全国政协“办好北京冬奥会,持续推进冰雪运动发展”党外委员视察专题报道

  文/图 本报记者 谢靓

  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的脚步越来越近。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这场盛大的“冰雪之约”将呈现出怎样的中国风采,为全世界所瞩目,也是广大政协委员心心念念的牵挂。

  6月7日至9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卢展工率“办好北京冬奥会,持续推进冰雪运动发展”党外委员专题视察团,在北京市、河北省张家口市开展视察。视察团考察多个北京冬奥会场馆、冰雪小镇、产业园区,并与北京冬奥组委、国家体育总局和北京市、河北省、张家口市相关负责同志座谈交流。委员们亲眼见证了在习近平总书记“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指引下,两地在冬奥会筹办过程中取得的巨大成就,深切感受到冬奥会对于推动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意义,切身体会到强大的中国效率、中国自信与中国担当。

  对于参加视察的党外委员来说,这是一次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教育课,也是在坚持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上双向发力的生动履职实践。冬奥梦正在汇入中国梦的时代洪流,这让委员们倍感振奋,深受鼓舞。

  感悟大国实力

  数千块曲面玻璃组成的玻璃幕墙上,绘就了22条高低盘旋的“丝带”,远远望去,轻盈飘逸。

  这是北京新建成的国家速滑馆,它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冰丝带”。

  “我们建造了世界最大的索网体育馆屋面,用钢量仅为传统屋面的1/4。”6月7日中午,视察团来到“冰丝带”内部,场馆负责人指着场馆上方说。委员们抬头看到,一条条粗大的钢索“绷”在场馆的顶端,像一个巨大的羽毛球拍。

  作为北京冬奥会主赛区标志性场馆,“冰丝带”堪称我国建筑行业最高水平,它不仅有外表的高颜值,还有内在的高科技。

  在馆内光洁如镜的白色跑道旁,负责人向视察团介绍了一项新的环保制冰技术:

  “这是全球首个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的冬奥场馆,是我们自己的专利技术,比常规制冷剂能效提升20%以上,冰面温差可控制在0.5摄氏度以内,更有利于运动员创造好成绩。”

  不仅如此,场馆还有一套能源综合利用系统,它能够把制冷系统产生的废热用于整个场馆的除湿、修冰等等,使碳排放接近于零。

  最先进的建筑工艺,最环保的制冷技术,“冰丝带”蕴藏的中国智慧让委员们赞叹不已。

  这样的中国智慧,在此次视察中频频可见。

  S形赛道从山顶的环形建筑顺山坡蜿蜒而下,从侧面看,如同一个长柄弯曲的“如意”。

  6月8日上午,视察团来到位于张家口赛区的国家跳台滑雪中心,看到了这个被称为“雪如意”的美丽建筑。

  这是我国建设的首个跳台滑雪场地,从建筑材料到节能技术,“雪如意”也是科技的结晶。不同于一般堆土而建的雪道,它将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架在山谷间,让赛道有了天然的挡风屏障,其建造难度可想而知。

  “前几年我跟随全国政协考察团来河北,当时的冬奥会场馆还只是设计图纸,今天已经全部建成,速度、水平都让人惊叹。”王宜委员发出如是感慨。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吴昌德认为,参加冬奥会筹备工作的各方团队以为国争光的使命感、科学严谨的态度,在短短几年内取得如此突出的进展,让人深感敬佩。

  这就是大国实力——它不仅体现在场馆设施建设的“硬”技术上,还体现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软”优势上。

  “2015年申办成功时,北京冬奥会设置的109个比赛小项中,有1/3项目我们几乎是一片空白。”视察团在北京冬奥组委办公区召开的座谈会上,国家体育总局冬运中心主任倪会忠坦诚地说。

  中国冰雪运动长期落后,要在申办成功后的短短几年内恶补短板,争取全项目参赛,绝非易事。怎么能做到?委员们都对此很感兴趣。

  倪会忠说,我们在运动队组建上大力开展跨界选材,并精心聘请高水平、国际化教练团队和保障团队。在场地设施方面,则通过与地方、企业和社会力量合作等方式,或利用原有旧厂房、人防工程等等,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了“全项目训练”布局。

  现在,冬奥会正同步推进疫情防控设施建设,包括建发热门诊、隔离设施等。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背景下,一切筹办工作依然按计划有序推进,在委员们看来,这同样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所见皆盛景,所闻皆佳音。一路上,大家提及最多的词是“震撼”。委员们深信,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北京2022年冬奥会将再次惊艳世界。

  见证冬奥红利

  高铁从北京北站出发,穿过清华园隧道后一路向北,跨越长城,仅用40多分钟就抵达张家口。

  6月7日下午,视察团乘坐京张高铁,亲身体验到它的便捷高效。

  1909年,由中国人自己设计施工建设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开通,著名爱国工程师詹天佑在此创造性地修建了“人”字形铁路。100余年后,新建成的京张高铁在长城脚下穿过,“百年京张”在此交汇。

  京张高铁是第一个采用中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智能化高铁。它连接起北京与张家口两个赛区,拓宽了华北到西北的货运通道,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有力支撑。

  举办奥运会将对一个地区乃至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产生积极影响,京张高铁就是其中一个小小的例证。

  6月7日下午,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太舞小镇,视察团乘坐缆车,沿着起伏的山脊缓缓而上,脚下是层层叠叠的茂密树林。临近山顶听到了阵阵喧闹,原来,有一群年轻人正在这里开展热火朝天的团建活动。

  太舞小镇位于张家口冬奥核心区内,规划开发雪道200道,目前已建成30条,除了滑雪场地,还有酒店、美食及各类娱乐休闲设施。因为和阿尔卑斯山的纬度相同,这里被誉为山地度假的黄金地带,每年都有大批滑雪爱好者来此享受运动的快乐。

  受益于北京冬奥会的东风,“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美好愿景离我们越来越近。北京市副市长、北京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张建东告诉视察团,北京的市级冰雪特色学校总数达200所。据河北省副省长严鹏程介绍,全省连续5年开展群众冰雪系列活动和残疾人冰雪运动,参与群众已超过2200万。

  “热”起来的除了冰雪运动,还有冰雪产业。

  偌大的厂房内,数台单人滑雪机一字排开,几个孩子正踩着雪橇专注地在滑雪机上练习。

  “这是国产的滑雪机,最小的售价30多万元,比进口的同类机器成本要低一半。”6月9日上午,视察团来到张家口冰雪运动装备产业园里,园区负责人自豪地向大家介绍。

  无论是造雪机、压雪车、索道等重装备,还是滑雪服、滑雪鞋、头盔、滑雪板等轻装备,在这个产业园都可以找到,委员们看到,这里的全产业链布局已初见雏形。

  2008年北京奥运会催生了一大批奥运产业,现在,即将举办的北京冬奥会又掀起了新一波产业热潮。“零度以下经济”正在成为张家口热词,一大批冰雪产业项目在此落地建设。

  创造和分享更多冬奥红利,是京津冀乃至全国共同的期待。

  在座谈时,严鹏程亮出了一张河北的“成绩单”:借力冬奥,张家口市的蓝天、碧水、绿地、净土行动都有了新成效,崇礼冬奥核心区森林覆盖率已超过80%,张家口市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位居全国前列。

  要让冬奥红利辐射带动更多区域,惠及更多群众,是委员们的一致观点。对此,樊杰委员建议京津冀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扬长避短,破除行政区划障碍,把市场做深做透。

  共同研究问题

  召开座谈会、听取地方相关情况介绍,是全国政协视察团的例行程序。对此次视察来说,开会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听”,更在于“说”,即双方共同研究问题,通过协商凝聚共识,助力冬奥梦。

  6月8日下午,张家口市,视察团的座谈会足足开了3个小时,2/3的时间都在进行交流互动。视察团的委员中,有体育、医卫、科技、文化等不同领域的专家,大家提了很多真诚的建议,给地方负责同志贡献了不少好点子。

  会上讨论的热点之一,是冬奥遗产利用问题。

  北京冬奥组委已发布实施冬奥遗产战略计划,从体育、经济、区域发展等7大方面、35个领域提出重点任务,并组织各场馆制定并持续优化场馆赛后利用计划。

  不过,从冬奥会的历史看,这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和夏季奥运会场馆设施相比,冰雪项目的场馆设施作用比较单一,要充分利用,难度不小。

  身为北京冬奥组委规划建设可持续发展部副部长,沈瑾委员有自己的思考:“刚听到介绍说,张家口古杨树场馆群正在面向全球招募战略合作伙伴和运营团队,我觉得非常好。建议及时着手进行场馆设施的综合配套建设,场馆运营要尽可能实现多功能,不仅仅是冬季用,还要考虑其他季节的多样化经营项目。”

  委员们比较关心的另一个问题是安全与风险。

  北京冬奥组委已在全面梳理面临的重大风险挑战,并建立完善应对机制,委员们认为,风险意识再怎么强化都不为过。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孙咸泽建议对所有赛事相关的项目拉出问题清单,尤其是一些细节短板要高度重视,“北京冬奥会有109个比赛小项,2892位运动员参赛,怎么保障他们都能正确、安全地参赛?还有教练员、相关专家、观众等等不同群体的安全,都要充分考虑。”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冯建中建议高度关注场馆设施质量问题,尤其是地下管网工程质量、山地土质沉降风险等。肖苒委员还建议多关注外部环境带来的风险,积极争取国际社会支持。

  北京冬奥会意义之重大、影响之深远,委员们在视察中已经有了深刻体会。大家认为,当前还应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将其作为激发爱国热情的重要契机。

  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主任袁贵仁认为,要向世界讲好中国冬奥会故事,体现中国特色、新时代特征和奥林匹克精神。“我们不光是冬奥会的建设者、参与者,还应该是冬奥精神的传播者。”孙铁英委员说。“如果把赛事比作一个人,文化元素就像人的衣服一样。”杨振河委员建议将中国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冬奥会,让世界领略中国魅力。

  冬奥会对于每一个参与举办的国家,都是展示魅力的重要窗口,委员们期盼,在这个窗口,有更多的国家能够读懂中国。

[责任编辑:丛芳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