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经验”引领政协发展新路
“晋江经验”引领政协发展新路
——福建省泉州市政协践行“晋江经验”聚力“制造强市”纪实
王惠兵 骆春玲
编者按
闻得乡人说刺桐,叶先花发始年丰。如今,走进“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中国著名侨乡和台胞祖籍地、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福建泉州,最先感知的,是海滨邹鲁蓬勃不息的经济脉动,是千年古城穿越古今的文化昌盛,是光明之城清新怡人的富美生活……一幅幅崭新的闽南地域风情画卷在挥毫泼墨之间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经济社会蓬勃发展的好趋势、好态势、好时节,为政协履行职能、发挥作用搭建更为广阔的舞台。今年两会期间,泉州市委提出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并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常学常新“晋江经验”,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过程中,勇当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深化改革开放、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四个主力军”,努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海丝名城、制造强市,加快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的目标。新时代提出新要求,新目标召唤新作为。近年来,泉州市政协顺时而谋,因势而动,适势而为,坚持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始终把政协工作放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来思考、定位和推进,为改革献智、为发展出力、为民生建言,在全市率先崛起、先于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途上,以开拓进取的思路、聚智尽力的担当、务实重干的作为,谱写了政协履职的精彩篇章。
初夏时节,闽南大地,生机盎然。
晋江是全国民营经济的重要发祥地。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七次赴泉州晋江调研,总结提炼出做大做强民营经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晋江经验”。
时至今日,在“晋江经验”的科学引领下,泉州把“六个始终坚持”和“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融入民营经济改革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民营经济已成为泉州的最大特色、最大优势、最大品牌和最大活力源泉。
出台“1+N+N”政策,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超越;实施优化营商环境3年行动计划,对标对表打造一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大规模实施制造业数控化、智能化、网络化改造,力争到2035年纺织鞋服、建材家居产值分别突破万亿元……当前,以创建民营经济示范城市为契机,泉州深化民营经济综合改革举措不断,不遗余力地推动民营经济这艘“巨轮”行驶在健康发展的道路上。
这亦是泉州能否实现由大到强的关键所在。
举措千万条,落实第一条。传承弘扬“晋江经验”,助推全市民营经济壮大发展,理所当然成为泉州市政协履职工作的重中之重。围绕这条主线,市政协召开十二届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加油助力,为政协协商探索新路。“要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围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抓好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培育新兴产业拓展发展空间,把会议开好、开实、开出辣味,把相关内容纳入‘十四五’规划,进一步推动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泉州市政协主席李转生提出明确要求。
“建议快速对接国际机械制造业,抢占全球高端产品制高点。”
“要打造极具区域特色的品牌产业集群,升级适应新消费趋势的商业模式。”
“共享制造是共享经济在生产制造领域的应用创新,泉州应加快推进共享制造新模式新业态。”
……
擦亮“底色”,干出“特色”。经过精心筹备,2020年6月30日,市委、市政协围绕“加快推进泉州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召开专题协商会议,委员们的发言果然“辣味十足”,与会人员直呼“说得过瘾”,大家纷纷表示这次会议“别开生面”。
“走近”企业到“走进”企业
“市政协这次前来调研为我们解决了企业的大问题啊!”
4月26日,调研组在晋江调研期间,当地一家食品企业负责人反映企业发展中遇到的“产业链条短板”瓶颈难题,参加调研的市政协领导带着委员们现场办公,面对面听倾诉,实打实解难题。今年初,问题得到初步解决,企业负责人由衷地感慨。
5月16日,在南安“微调研”期间,当地一家机械制造公司反映,在相关扶持政策落实上遇到困难,调研组及时协调市直有关部门,给予答复指导。
一路奔波,马不停蹄。调研中,企业家们普遍认为,市委、市政府在去年疫情防控期间,及时出台帮扶政策,聚焦企业用工、疫情防控、交通物流、供应链协同配套和市场拓展等五大难题,实施25条打通操作链专项行动破解“五难”,开展促“六稳”“六保”12个专项追赶行动,为企业减负、加大金融支持、增加财税补贴、支持稳岗和优化政府服务等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帮助制造业企业复工复产,共克时艰。企业家对市委、市政府一系列暖心之举给予充分肯定,认为抢抓制造业调整战略机遇期,科学谋划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调研的过程就是良性互动的过程,一个个例子数不胜数,摸情况、梳理好、找差距、看不足,市政协实现了献实策与出实力并项展开,为全市高质量发展超越打下坚实基础。
从晋江到南安、石狮,再到各地基层一线企业,市政协集中调研,各有侧重、各个命中,在一场场座谈会中,坦诚交流、直面问题,在一条条建议中,针对性强、务实精准,委员们发现,思路越来越清晰了……
政协委员、专家学者、部门领导、基层干部、企业高管,全市各地大企业“集中调研”与基层一线小企业“游击调研”相结合……如何进一步破解泉州市新形势下的民营经济发展新问题,再创“晋江经验”新辉煌,踢好转型升级“后半场”,勇当高质量赶超“主力军”,市政协力争拿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制造业是泉州市经济的“蓄水池”和“压舱石”。目前,全市工业增加值占比超过全省10.3个百分点,是福建全省唯一一个工业占比超50%的设区市,建立了涵盖37个行业大类、156个中类、366个小类,门类齐全的现代化工业体系,形成了纺织服装、鞋业、石油化工、机械装备、建材家居、食品饮料、工艺制品、纸业印刷等8个制造业千亿元产业集群,传统、重化、高新“三大板块”成形成势,制造业撑起了泉州全市经济半壁江山。
但如何进一步加强制造业产业链条短板,加强产业整体创新能力,加大国家高新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对区域拉动作用,减少制造业人才流失现象?精心编制制造业“十四五”规划、帮扶制造业困难企业度过寒冬、持续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着力推进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大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发展、优化制造业发展要素与环境保障等六大方面难题仍亟待破解。
打造全国制造强市底气十足
以“严、细、深、实、快”为标准,以高质量调研、高质量协商促进履职水平全面提高是本届泉州市政协的工作思路,亦是此次专题协商的主旋律。
“求生存问题仍是大多数纺织服装企业的首要目标,建议在惠企政策兑现、帮助企业稳份额、推动企业降本增效上下功夫。”“当前,应直面并解决好企业‘共享意愿不足’‘共享能力不足’‘共享基础不足’等问题。”……当天专题协商会上,政协委员、企业代表、专家学者和政府部门负责人聚集一堂,聚焦“加快推进泉州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的痛点堵点,寻求破解之策。
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制造强市,泉州的底气何在?市政协领导带来委员们一路调研所见所闻和企业各方反馈回来的问卷信息均表明:泉州的民营经济正呈现出方兴未艾、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建立一个产业、一个市领导牵头、一个专业部门工作小组跟进的产业工作协调机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市围绕19个重点产业开展建链、强链、补链。持续推进制造业创新平台和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强化制造业重大项目招、引落地。成立外贸协调小组,建立部门联席会议机制,全力提振外贸出口。着力培育科创企业群体,提升企业创新动能。全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2019年数字经济规模3884亿元,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速全省第二。
调研组也清晰地认识到,要在创新驱动战略引领下,找准泉州在中国制造、世界制造中新坐标、新定位,科学谋划制造业发展新一轮五年规划。因此,在汇集各方智慧,最终形成包含六大方面25条“金点子”的调研报告。
调研组建议,在精编制造业“十四五”规划中,产业定位首先应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以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引领区、高新技术产业联动核心区、产业开放协同创新先导区、区域创新创业服务建设样板区、特色现代服务产业集群区为战略定位。同时,抢抓新基建发展机遇期,立足制造业高科技,推进产业深度融合,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产业高端、分工合作的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打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和典范,建设成为辐射带动闽西南协同发展的中国东南制造业枢纽城市。
其次,在主攻方向上,要着力做大做强纺织鞋服、石油化工和建材家居三大万亿元级主导产业;突出抓好机械装备、食品饮料、纸业包装三大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和科技赋能;新基建、新经济、新材料、新片区、新交通有大的突破;抢抓机遇,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和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补齐制造服务短板,做精做优现代服务产业。
“近年来,市政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中心积极履职,充分汇聚智慧力量、彰显担当作为。”会上,在认真听取大家发言后,泉州市委书记康涛如此评价,此次专题协商,调研接地气、分析把脉准、建议价值高,市委将充分吸纳,转化为具体抓手,逐项细化落实到工作中。
任重道远,行胜于言。泉州市政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聚焦党委政府中心任务,高擎党旗,践行“晋江经验”,广泛凝聚全体政协委员和各党派团体的智慧和力量,持续奏响政协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