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调研游戏产业健康发展:创新助推“引擎”
本报记者 谢颖
作为文化内容与互联网技术高度融合的产物,网络游戏具有鲜明的互联网行业特色,强技术属性便是其中之一。5月11日至14日,全国政协“促进互联网游戏产业健康发展”专题调研组继续在广州实地调研多家网络游戏企业,种种“黑科技”给委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张白发苍苍的奶奶与虎头虎脑的小孙子一起玩游戏的图片吸引了全国政协委员、民进广东省副主委黄玲的注意。原来,随着云游戏、5G等技术的发展,未来客厅有可能成为重要的游戏应用场景。在黄玲看来,这有助于促进家庭关系的和谐,也有助于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激发老年游戏市场的潜力。当前,5G、AI、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数字技术在游戏领域得到深入应用:在即点即玩的云游戏平台上,用户可以通过云游戏技术和服务器资源,于云端畅玩游戏;身坐绿幕前,屏幕上显示出来却置身于亭台楼阁之中;使用VR装置,玩家可以“瞬移”到广州塔的玻璃栈道上,脚踩透明玻璃,在种种障碍下完成到栈道顶端拾取鸟蛋的任务,场景栩栩如生,以至于双腿止不住颤抖……委员们纷纷上前,亲身体验这些先进技术。
不过,在科技创新成果累累的同时,一些核心技术对外依赖程度高,受制于人且成本越来越高,成为游戏产业发展的难题之一。比如引擎是网络游戏开发的基础核心技术,虽然一些游戏企业在引擎自研等核心技术攻关方面进行了积极尝试,但多数企业主要还是基于Unity、虚幻4等主流开源游戏引擎进行二次开发。同时,委员们也了解到,多数企业用于人物和场景制作的工具软件,如3ds max、Maya等三维软件、Photoshop、CoreDraw等平面软件均来自国外。全国政协委员、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刘利华认为,在这方面,政府、行业协会、企业需要密切合作,形成科技创新的合力,加大基础研究力度,促进网络游戏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创新最重要的是人才,互联网游戏企业以人才为核心,说求才若渴可是一点都不过分。“你们员工的平均年龄是多少?”每到一家游戏企业,委员们都会问出这个问题,而他们得到的回答总是高度接近,基本在25到30岁之间。年轻,是游戏企业另一个鲜明的互联网行业特色。
“与传统出版行业相比,游戏人才培养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缺乏高端、跨界融合型人才。”
“游戏工作职业资格存在空白,缺乏国家职业技能认定标准,行业内也没有统一的标准,企业在人才招聘中缺乏参考依据,使行业人才发展受限。”
“人才引进、评价和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入户、入学、入托难。”
……
委员们在调研不同企业时,仔细了解情况,分析问题,并与企业深入交流探讨。如何进一步推动产教融合发展理念,培养专业化人才?怎样制定统一的、行内人士普遍认可的职业资格和评价标准?如何针对不同层次人才完善奖励机制,做好保障工作?行车途中,委员们意犹未尽,不时地开起“研讨会”,思考激发游戏产业创新活力之道。
调研组组长、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陈际瓦表示,互联网游戏产业在健康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方面面临很多问题,还需要去开拓和创新。不断探索发展,才能让互联网游戏产业发展的“引擎”动力强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