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卫星: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和血脉来源于人民
本报记者 刘彤
“《掀起土地革命的风暴》这一章讲述了1927年7月至1937年7月这十年的土地革命时期历史,以及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道路进行艰难探索的过程……”4月12日,全国政协委员、军事科学院首席专家王卫星在全国政协“中共党史学习”读书群开始导读,带领委员们共同学习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
王卫星认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在极其困难中坚持斗争、从幼年走向成熟的十年,这段历史充分印证了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王卫星介绍,委员们通过认真学习探讨形成以下共识——
首先,深刻感悟到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的思想伟力。土地革命时期,我们党创造性地解决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弄清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前人从未走过的独特的胜利之路,把我们党建设成为用科学理论和革命精神武装起来的、同人民群众有着血肉联系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其次,加深了对党艰难创业的认识。在这一时期,我们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经历了两次严峻的考验。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分子们在常人难以想象的险恶环境中,始终表现出对未来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不屈不挠的顽强毅力,沉着应对,埋头苦干,奇迹般地度过最黑暗的时刻,开创出新局面。
再次,深化了对党的性质宗旨的认识。在三年土地革命实践中,我们党推行的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等一套比较切实可行的土地革命路线、政策和方法,使广大农民在政治、经济上翻身,迅速分清了国共两党和两个政权的优劣,形成了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鱼水相依、血肉相连的党群关系、军民关系。
最后,增进了对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建立坚强领导核心重大意义的认识。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新时代,我们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党的领导贯彻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领域。
截至4月18日,“中共党史学习”读书群发言总数1919人次,发送视频、图片、音频共104个,文字资料近32万字。
委员们表示,重温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惊心动魄的寻路史,更深刻地感受到老一辈革命家不懈奋斗的坚定信念和实事求是的革命传统,增强了“四个自信”,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加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