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履职|理论|人物|文化|健康|图片库
履职频道>> 大图右侧

新发展格局需要更注重“需求侧管理”

2021-01-08 09:42:26 来源:人民政协报 我有话说
0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供给和需求是构成市场的两个不可或缺的方面。没有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供给,人民对生活的需求就得不到满足。没有需求侧的消费牵引,供给也难以实现。今年以来,受疫情冲击和外部环境变化影响,国内市场需求被压制。在全球经济迟迟难复苏、外部市场存在很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加强需求侧管理,扩大内需市场,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坚持的战略基点。

  ■■“需求侧管理”意义重大

  注重需求侧管理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加快构建完整内需体系、建强国内消费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2019年,我国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为55.4%,显著低于发达国家平均80%的水平。2020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仅增长0.6%,而人均消费实际下降了6.6%。实施需求侧管理,有助于提振消费,有助于提高消费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

  注重需求侧管理是发展大国经济的需要。大国经济的最大优势是内需拉动、内部可循环,这次疫情是一次实战状态下的压力测试,既显示出我们多年来培育内需市场的成效,也显示出畅通内循环的重要性。继续提升大国经济的比较优势,就必须注重扩大内需的重要作用,加强需求侧管理。

  注重需求侧管理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需要。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求全面构建比较稳固的现代农业、发达的制造业尤其是高级装备制造业,以及门类齐全的现代服务业,实现产业门类完备和产业结构高端,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内需支撑,离不开消费对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

  注重需求侧管理也是实现高水平供需动态平衡的需要。供给和需求总是处在动态变化之中,一个能够自发和及时实现供求平衡的市场,是健康和高效率的市场。近几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积极成效,有效激发和激活了市场需求,也创造了新的市场需求,真正形成了供给创造需求的良好局面。但国内循环体系尚存在很多短板,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各环节堵点尚未完全打通,在需求牵引供给、实现高水平供需动态平衡方面还有很多不足。

  ■■“需求侧管理”有着深刻内涵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是调控宏观经济的两个基本手段,需要注重需求侧管理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机结合。需求侧管理重在解决总量性问题,注重短期调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在解决结构性问题,注重激发经济增长动力。在高速增长阶段,侧重于解决总量性问题。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运行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结构性问题,侧重于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面向未来,既要坚持解决结构性问题不动摇,又要实现经济维持在一定增速水平上的高质量发展,就需要在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不动摇的同时,注重需求侧管理。

  同时也要注重需求侧管理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机结合。“需求侧管理”的本质是合理扩大需求,促进消费,寻找内生动力。从短期来看,促进消费最根本的举措在于促进就业;长期来看,最根本的举措在于提高居民收入。当前,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约4亿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不足30%;月均收入不足1000元的约有6亿人,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40%。中低收入群体还比较庞大,对消费增长具有制约作用。实施需求侧管理必须要与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居民收入、推进共同富裕结合起来。

  此外,还要注重需求侧管理与新发展理念的有机结合。需求侧管理不是简单的扩大需求,而是要在激活潜在需求、释放新需求的同时,注重需求质量的提高。一方面,引导社会消费聚焦高科技产品、新型服务业,以此带动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的攻关,带动高端制造、新型服务业等新产品、新业态的发展,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另一方面,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引导消费向低碳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需求侧管理”的主攻方向

  首先,要合理引导消费、储蓄和投资。一方面,维持储蓄率在合理区间。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引导居民适当扩大消费,降低储蓄率。另一方面,扩大有效投资。根据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内在趋势,提升投资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第二,积极促进就业和优化收入分配结构。需求侧管理的目的是扩大消费,根本途径是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关键举措是促进就业、完善社保。此外,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工资性收入在国民经济收入中的占比,加大对低收入人口的转移支付力度。要坚持房住不炒,解决好大城市住房问题。

  第三,适度扩大投资。要发挥中央预算投资的撬动作用,为社会主体投资提供引导和支撑,激活社会投资活力。要加快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加大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建设现代流通体系。

  第四,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数字化促进供需精准对接,有利于开拓新的消费空间。一是大力发展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社区团购、“无接触式消费”等消费形态,二是积极发展智能制造、智能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是加快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第五,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市场与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没有统一的市场,市场处于分割状态,就很难为内循环提供支撑,也很难把内、外循环连接起来。既要坚决破除制约一体化发展的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形成要素自由流动的统一开放市场;又要继续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主动加强与国际通行经贸投资规则对接,积极稳妥扩大外需。

  [作者:张占斌,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徐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