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围绕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协商建言述评
编者的话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特别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顽强拼搏、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奋力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胜利在望。
日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胜利闭幕,全国政协围绕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常委会议即将召开。值此节点,本报推出“‘十三五’,委员关心的那些事”专栏,反映“十三五”期间政协委员围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积极履行职能、广泛凝聚共识的风采,凸显人民政协作为国家治理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作用,敬请关注!
■要充分认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艰巨性。今后几年,我国脱贫攻坚面临着十分艰巨的任务。越往后脱贫难度越大,因为剩下的大都是条件较差、基础较弱、贫困程度较深的地区和群众。要把深度贫困地区作为区域攻坚重点,确保在既定时间节点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习近平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
这一年,我国人民上下一心,在国际国内两个“战场”上,再次呈现了“风景这边独好”的场景。也是这一年,我们党将兑现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也即意味着,“十三五”时期我国超5000万农村贫困人口告别绝对贫困,成为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那么这奇迹,何以实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十三五”期间,我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规模推进脱贫攻坚,每年就打赢脱贫攻坚战召开座谈会,针对不同阶段面临的不同问题,部署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力度之大、规模之广、成效之显著、影响之深远,前所未有、世所罕见。
“脱贫攻坚”这场战役如此重大,战场上几乎集结了全国各行各业各方面的力量,这其中也有我们最熟悉的身影———人民政协。可以说,面对“脱贫攻坚”,这个“十三五”期间头等大事,围绕“摆脱贫困”,这个群众心中的所期所盼,人民政协和广大政协委员始终想着党和国家之所想,装着人民群众之所急,一以贯之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
仅“十三五”这五年,全国政协每年都将“脱贫攻坚”作为年度重点协商议题,充分发挥政协的特点和优势,搭建丰富多元协商平台出谋划策,从无例外。如今,脱贫攻坚战胜利在望,在全会、常委会议、双周协商座谈会上,在视察调研、重点提案督办、远程协商过程中,那些付出智慧力量与汗水的每一个场景,委员们一定深印于心,因为每一朵浪花的幸福就在于大海的拥抱。
瞄准短板,啃最“硬”的骨头
“这里面说几个贫困县已经脱贫摘帽,标准是什么?”“这个贫困发生率是怎么算的?”范小建委员抬抬眼镜,紧盯着手里拿着的地方提供的情况汇报稿,“较真”地询问有关部门负责人,“我看这里写的是20.4%,后面写的是21%,有什么缘故吗?”“这里面有没有包括因病返贫的数字?”
2016年,“十三五”开局之年。这一年开始,委员们真正体会到了吹响“冲锋号”的感觉。5月,“武陵山片区精准扶贫”常委视察团在贵州、湖南的山村实地调研,范小建委员记得,当时地方提供的数字,当地的贫困发生率还在20%以上,远远高于全国4.5%的水平。
就在前一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
也就是整个“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进入的正是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最后冲刺期。
短板短在何处?“硬骨头”到底该怎么啃?委员们认为,越到冲刺期,越需要的是“精准”二字。
“十三五”开局之年,全国政协将“脱贫攻坚”这一项重要协商议题聚焦于“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高扶贫实效”,不仅将其作为年度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议题,还密集开展了多项纵横南北的调研活动,目的就是“把情况摸准,把问题看清,把建议提实”。
范小建委员参加的针对武陵山片区精准扶贫的常委视察团就是其中之一。他当时建议,进一步在贫困户的“精准识别”上下功夫,比如在成立农业合作社时将贫困户与非贫困户分开,让扶贫项目更“精准”地惠及贫困农民。
在开展这次视察的半个月前,另一组由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组织的调研组已经在宁夏和贵州开展了调研。他们的主题同样聚焦于“精准”———全面推进农村贫困人口精准脱贫。
正是在这次调研中,李成玉委员发现了一个问题:各地在精准扶贫方面的确积累了很多好经验,但随着冲刺期的到来,部分地方也出现急躁倾向和赶进度的苗头。尽管表达“委婉”,但李成玉并非不知道问题的严重性,他随后将问题一并带到了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的发言现场,“要充分认识脱贫攻坚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要对贫困人口实行大数据动态管理,继续扎实做好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工作,脱贫攻坚目标确定后,时间要服从质量,坚决杜绝‘数字脱贫’。”
凭借着“较真”与“认真”,这一年里,委员们围绕精准脱贫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农业人口就业与有序转移、推动精准扶贫决策贯彻落实等议题深入调研,就推进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重点提案督办进行调研,反映问题,提出建议,凝聚各方力量、汇集各方智慧,为的就是不能让一个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上“掉队”。
事实上,从一年的维度看,“脱贫攻坚”这个关键词几乎贯穿委员们整个全年的协商议政活动,而从五年的维度看,这个关键词同样纵贯整个“十三五”期间,并随着扶贫开发工作的进展,在不同的时间节点以不同的“抓手”出现。
▲▲▲在“精准扶贫”上下“绣花功夫”
80余岁的孤寡老人罗初贞家住湖南省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白毛坪乡卡田村,老屋年久失修,加上患病多年,老人家很少出门。
2017年4月的一天,老屋里突然热闹起来。时任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杜鹰带队的全国政协调研组一行,一路跋涉来到老人的家里。他们拉着老人的手嘘寒问暖,详细记录下老人的生活状况。杜鹰扶着老人坐下来,扭转头叮嘱随行的扶贫工作队干部,要多想办法、想好办法,细致关心贫困群众的衣食住行情况,确保像罗初贞这样的贫困群众早日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正因为真真切切地惦记着这些贫困群众,这一年,留给包括杜鹰在内的委员们最深刻的记忆,莫过于这次全国政协“实施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监督性调研活动。这项被列入全国政协2017年协商计划并报经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审议批准的调研活动,由全国政协6位副主席和有关专委会负责人带队,在历时4个多月的时间跨度里,101位委员和50多位专家组成调研组先后赴15个省(区、市)75个县(区),集中人员、时间和精力压茬儿开展了前后两轮实地调研。
除了此次监督调研与2016年的重点协商议题在“精准”上一脉相承,这还是一次委员深入实际、联系群众、了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贯彻落实情况、收集和反映社情民意的最好机会;一次发挥政协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检验政协委员履职能力和密切联系群众能力的“大练兵”。同时,这场练兵的结果,也将在全国政协“实施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上呈现。
不顾山高路远,情况看得真、问题聊得深,体现出的是人民政协和政协委员对群众的真情和深情。
也正是经历了山高路远,田岚和姜伟新常委选择就共同有感触的话题进行联合发言,呼吁科学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把“挪穷窝”和“拔穷根”统筹规划,同步实施,保证迁出群众不光住上新房,还有脱贫的产业和就业岗位,把更多精力和财力用在产业发展和能力培训上来。
坡陡路窄,车轮边就是悬崖。沿山路向上,时而天晴,时而雨、雾和云遮挡得能见度几乎为零。再向上,耳膜开始嗡嗡响,太阳穴如同被一根绳子紧紧勒住,乔晓玲委员开始出现或轻或重的高原反应。3个小时后,当这些不适逐渐被适应后,星星点点的彝族传统屋舍,点缀在一片山间开阔地上,凉山彝族自治州达尼地乡署觉洼五村终于出现在视察团成员眼前。
时间进入十三届全国政协,“十三五”规划也进入第三个发展年头。
乔晓玲委员所在的特邀常委视察团来到四川的大凉山,瞄准的是“发展山地特色农业,助推脱贫攻坚”。作为新委员,乔晓玲是第一次因为脱贫攻坚来到大凉山,对这里的环境约束感受深刻。而同团的张桃林委员则几乎把深度贫困地区都走遍了,他对定西马铃薯、洛川苹果等贫困地区闯出的特色农产品印象非常深刻。“产业扶贫中如何选准产品是一个难度很大的综合性工作,贫困地区资源禀赋、区位条件、交流物流等条件千差万别,有的适合发展特色农产品,有的地方则可能不适合,囿于水平能力让各地自己去探索这条路注定不好走。”张桃林建议要建立一套科学严密的产业遴选评价体系,同时以产业为依托,聚焦人才、资本等现代要素,支持扶贫产业发展,真正把贫困地区产业做大做优做强做特。
将目光锁定“深度贫困地区”,也是锁定了脱贫攻坚的坚中之坚、难中之难。而随着攻坚之战的推进,越往后留下的越是最难的部分,委员们也深知唯有“定点突破”才能攻城拔寨。
2018年6月,全国政协“解决深度贫困地区脱贫问题”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召开。这是十三届全国政协召开的第一次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也是在2016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高扶贫实效”和2017年“实施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两次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的基础上,继续聚焦脱贫攻坚开展的一次重要协商议政活动,充分体现了人民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一贯原则,体现了人民政协工作的连续性,也体现了我国政治制度的鲜明特点和巨大优势,即对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都坚决响应,同频共振、同向发力。
一以贯之,连续不断。脱贫攻坚战能否打赢打好,贫困人口能否如期脱贫,直接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质量和成色,必须一鼓作气,直取胜利。
▲▲▲在持续稳定脱贫上探索“长效机制”
2019年7月,十三届全国政协第26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在北京召开。
连续多年,全国政协始终高度关注扶贫工作,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亲自谋划协商议题,多次就如何做好脱贫攻坚相关议题的协商议政活动作出明确指示。“巩固脱贫成果,减少和防止脱贫后返贫”是全国政协2019年的十大重点协商议题之一,全国政协以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的方式,围绕这个议题组织委员协商议政。
为筹备好这次会议,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选取了甘肃、云南作为专题调研的地点,分成两路,深入扶贫一线开展调研,同地方党政领导和广大群众一起共谋防止和减少脱贫后返贫的良策,助力提高脱贫的质量。
甘肃省临夏县先锋乡卢马村高原夏菜基地,大片的西兰花、娃娃菜、西芹等绿色蔬菜郁郁葱葱,恰是可以陆续采摘上市的季节。
调研组一行徒步来到一片芹菜地边站定,正听着介绍,有人从地里直接掐了两根嫩嫩的芹菜苗递到委员们手上,“来来来,尝尝咱们的菜味道怎么样?”一片叶子送入口中,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主任罗志军点点头,“脱贫攻坚首先是脱贫,然后是巩固,巩固靠什么?就要靠产业,在甘肃或者在咱们临夏,农业产业仍是首选优势产业,只要企业能扎根地方持续发展,就一定能在企业发展和带动群众致富的道路上大获‘丰收’。”
无论是定西的土豆,还是甘肃的夏菜,当勤劳的人们信心满满地走在巩固脱贫成果的大道上时,2020新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成为影响脱贫攻坚的最大不确定性因素。
从疫情初显、到严防死守,再到防控常态化,委员们发挥各自专业优势,有的以真知灼见为脱贫攻坚如何消解疫情不利因素鼓呼,有的身体力行为贫困地区农牧产品滞销问题奔走。
“买买买,买怒江原生态农产品,助力怒江脱贫攻坚,帮助贫困群众增加收入。”5月16日,丁秀花委员在网络直播中,“卖力”地为扶贫车间特色农产品野生核桃油、草果和蜂蜜代言,甚至拿起锅铲,现场教网友们做草果家常菜。其实,疫情防控期间,针对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难问题,各级政协组织及政协委员积极组织产销对接,开展消费扶贫行动,也已是“常态”。10月,全国政协第41次双周协商座谈会,还专门就“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组织委员、专家、各方代表进行了面对面的协商,帮助农户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
要知道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叠加了疫情以及复杂的国际形势的影响,随着“收官”临近,脱贫攻坚还剩下什么难题?脱贫之后需要怎样的长效机制保障持续稳定脱贫?脱贫攻坚“收官之后”如何与乡村振兴相互衔接?委员们思考的问题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多。
6月,十三届全国政协第十二次常委会议,继续以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的形式,围绕“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进行协商建言,这也是全国政协将“脱贫攻坚”作为每年年度重点协商议题一抓到底“钉钉子”精神的生动体现。
黄丽云常委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来到北京,参加过多次“脱贫攻坚”相关协商议题的活动,她的内心装了许多助力“脱贫攻坚”的心路历程,从扶贫“造血”到“输血”,从发展民族地区特色农业产业到防止疫情带来的返贫风险。这次大会发言恰逢“十三五”收官、“十四五”规划编制的当口,黄丽云提出,要把抓实深度贫困地区就业扶贫纳入国家“十四五”扶贫工作规划,提升贫困劳动力就业培训成效,实现贫困地区产业发展与就业扶贫高度融合。
一年又一年,委员们关心的事情,始终与贫困地区老百姓的日子息息相关。一年又一年中,我国贫困发生率从2016年的4.5%下降至2019年的0.6%,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全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由2016年的4124元增加到2019年的9057元,年均增幅30%,贫困群众“两不愁”质量水平明显提升,“三保障”突出问题总体解决。
如今,2020年就快要过去了,我们相信,脱贫路的政协委员们,一定还会出现在老百姓的致富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