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调研“人工智能发展中的科技伦理与法律问题”
当前,以5G、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智能时代呼之欲出。从提高生产效率到提升生活水平,人们正在享受着智能时代的高效便捷。然而,当数据安全、公民隐私、算法歧视等种种问题也随之而来时,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提醒着人们:如何处理好人工智能发展中的科技伦理与法律问题?
10月15日上午,在百度公司,一场关于“人工智能发展中的科技伦理与法律问题”的座谈会正在进行。
这是由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常务副主席陈晓光率队的全国政协调研组在北京开展的专题调研。此前,调研组还赴安徽、江苏了解相关情况。“这次调研既是对前期调研工作的延伸拓展,也是对前期认识思考的进一步深化,同时为即将召开的以‘人工智能发展中的科技伦理与法律问题’为议题的双周协商座谈会作准备。”社会和法制委员会驻会副主任吕忠梅在介绍来意时表示。
作为国内AI领域的“翘楚”,百度公司在AI领域起步最早、基础能力积累也最全面、最强大。因此,在这里调研掌握的情况,将会是更有说服力的一手资料。
“用科技让复杂的世界更简单”,百度的这句宣传语已经生动地体现在所研发的各类AI技术产品中。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委员们在公司展厅看到了人工智能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如大数据搜索、人脸识别、智能家居、无人驾驶汽车等等,尤其令人点赞的是2016年百度启动的“AI寻人计划”,已经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帮助近1万多个家庭找回丢失的亲人。
“人工智能对用户需要是精准‘投喂’的。”同样从事AI行业的全国政协委员、北京搜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CEO王小川表示,人的智能让技术有了智慧,人工智能才能反过来“投喂”人类。
在了解无人驾驶汽车时,委员们还关注到安全性的问题。对此,有关负责人表示,安全是百度自动驾驶技术开发的“第一天条”,百度Apollo自动驾驶平台中,50%的代码只为安全添加。如果安全这一条过不去,也无法进入使用状态。
可以看到,随着技术的快速进步、产品的落地,大家也越来越认识到对新的规则、新的价值观、新的伦理讨论的重要性。多位百度负责人在发言中提出,在人工智能伦理方面,百度提出要遵循以人为本和安全可控的原则。这一点也得到调研组的认可。
调研组组长、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陈智敏结合在安徽、江苏调研的情况表示,要尊重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律。推动人工智能健康发展,需要整合政府、企业、高校、公众等各方力量,发挥多学科优势,共同建立健全保障人工智能健康发展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伦理道德。
此次调研结合了全国政协“人工智能”读书群线下交流活动,因此,很多关注人工智能发展的委员也积极参与到实地调研中,加深对相关问题的思考和研究。经常活跃在读书群的全国政协委员郭媛媛认为,人工智能将深入到生活中的很多细微方面,正因如此,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要做到三方面,“首先要确定‘界’,由人来设定人与人工智能的界限;其次是确立‘度’,人能够允许人工智能渗透到人类生活多少深度;三是设置必要的‘限’,包括着眼以人为本的底限,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前限,当下阶段性国家博弈的局限——这也是人工智能规制与伦理建设应遵循的三个层面。”
全国政协委员孙来燕也有一些新思考,他认为,人工智能发展阶段依然处于一定局限性,政府要集中力量,攻克瓶颈、短板,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企业也要坚守道德底线思维,勇担社会责任,实现人工智能技术和伦理协同发展。
“有可信的AI吗?AI会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吗?”——不仅仅是每一位从事AI技术的从业者,如今每一个普通人都想问这样的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百度公司CEO李彦宏在《智能经济》一书中给出他自己的观点:“有,且必定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