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履职|理论|人物|文化|健康|图片库
履职频道>> 全国政协

全国政协专题协商会:为乡村振兴“铸魂”

2020-09-23 14:49:08 来源:人民政协报 我有话说
0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站在新起点上,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需要保持民心向党、昂扬向上的良好态势,激发出农民群众创造新生活、奋进新时代的精神力量。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9月18日,全国政协围绕“发挥文化建设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主题开展专题协商,100余位全国和地方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基层代表等在全国政协机关主会场和安徽、湖南、贵州分会场聚焦主题,建言资政,擘画“美丽乡村”新图景。

    坚持党的领导

    发挥文化建设引领带动作用

    今年6月,全国政协副主席刘奇葆率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调研组,围绕“发挥文化建设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赴安徽、湖南两省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组认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关键,应从“三个适应”入手——即适应农民的文化需求、农村的发展现状以及文化的特点规律,切实增强抓文化建设的主动性、针对性、持续性。

    “选配农村基层党组织‘一把手’要注重衡量他们的政治文化素养,考核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把抓思想文化建设作为一个重要内容。要把农村基层文化专干配备到位,适时提高文化专干经费补助标准。”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刘福连在代表调研组所作的《着眼需求改进方法持续发力,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对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发言中表示。

    对此,在贵州分会场的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盘州市淤泥乡岩博联村党委书记余留芬深有体会,“党支部要把强化党员干部思想武装、提升政策水平摆在首要位置,积极转变群众落后的思想观念,重点提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跟党走、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的能力。”

    谈到对基层干部群众的思想武装,全国政协委员王建国建议,各地宣传文化部门和基层组织应充分利用本乡本土的红色文化资源,教育干部群众,本地的红色文化资源能够激发深度认同,从而激励干部群众坚定理想信念,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壮志豪情,为共同推进乡村振兴不懈奋斗。

    坚定文化自信

    在传承与保护中创新

    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美丽乡村”不会千篇一律。全国政协委员吴尚之认为,传统村落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乡土文明的地标,要坚持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相结合,坚持保护优先的理念,防止过度开发和破坏性开发,合理控制商业开发。

    “要珍惜每个村庄的个性、特色和传统,倾听农民需求,将乡村现代化功能的提升与历史文化保护有机结合,使村居空间仍葆有时间的色彩、人情的温度。”全国政协委员郑大发说。

    与此同时,全国政协委员李修松、安徽分会场的全国政协委员张昌尔、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的全国政协委员马邦河,分别从解决古村落旅游同质化、村庄规划建设中汲取历史文化的和谐生态观、加强对民族地区特色资源开发利用等角度积极建言,共同探索留住乡村文脉的新路径。

    会上,不少委员还关注到如何更好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用。例如,全国政协委员陈际瓦建议,要有效整合民俗节庆中的人文资源,活态化传承民俗节庆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中华人文精神。

    全国政协委员张妹芝建议,将非遗扶贫工坊升级为非遗工坊,纳入乡村振兴目标任务,培育扶持学得好、留得住、干得强的非遗工坊带头人。

    “乡村资源、资产、劳力和城市文化产业集团的融合尤为关键,需要项目设计策划、招商引资引智、国有资本注入、融资工具、债转股等多种政策和机制的支持。”全国政协委员谭跃认为,农村文化产业需走融合路。

    在委员们看来,留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坚守文化自信,才是推动乡村文化在新时代展现新魅力新风采最足的底气。

    动员群众参与提振乡村精气神

    “我叫李章程,是全国政协机关挂职安徽省舒城县青墩村的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坐在我身后的是一起工作的同事和青墩村的群众……”大屏幕上,基层代表李章程以及他身后的近20位干部群众向各个会场的与会人士打着招呼。李章程对全国政协专题协商会并不陌生,曾多次直接参与会议服务,但对于他身后的村民来说,却是第一次感受如此高规格的会议。

    李章程在发言中讲述了刚组织过的一场群众联欢会,老百姓参与度很高。他身后的人群中就有当时的女主持人——青墩村扶贫专干、团支部书记桂霞,男主持人陶国生——今年刚刚大学毕业,还包括参与演出的青年们。他们用四个“没想到”形容参会感受:没想到中央级别的会议如此精益求精、接地气,没想到我们能听得懂、听得明白会上的讲话,没想到乡村的文化建设这么受领导重视,没想到政协委员对问题的研究和讨论这么深入、细致。李章程说:“加强新时代农村文化建设,必须走好群众路线。现在老百姓的需求已经发生了变化,我们不但要‘送文化’,还要‘种文化’;不仅要在文化建设中请群众的‘客’,还要让群众学会自己请‘客’——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精神风采。群众联欢只是形式,凝心聚力才是目的。”

    “乡村振兴需要年轻一代参与。”受委托开展自主调研的全国政协委员丁元竹建议,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的骨干作用,建设一支“能创新、用得上、会干事”的乡村文化人才队伍。

    全国政协委员刘家成讲述了今年拍摄以脱贫为主题的电视剧时的一段经历,令与会人士印象深刻。“最后一场戏临时设计了一场赶集的戏,叫《安康大集》。当时我们只是搭了场景,动员当地农民到集市上推销他们的农副产品以及当地最有特色的富硒茶和绞股蓝,结果拍摄当日一下吸引了4000多名群众,他们是真的进行交易,我们是纪实性拍摄。事后当地政府看到了发展机遇,注册了品牌,就是现在很有影响力的扶贫产品交易会——‘安康大集’。”刘家成表示,文艺工作者要大力发掘利用这些素材,努力创作更多反映农民思想实际的优秀文艺作品,带动农民转变观念,激励农民奋发向上、努力脱贫。”

    乡村振兴离不开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全国政协委员田进建议,县级融媒体中心应成为农村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基层阵地和凝聚共识的精神家园,各类宣传宣讲要更多从老百姓角度出发,更加注重结合当地群众的社会生活,减少硬性灌输,讲好百姓故事。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王爱琴、阮诗玮,在湖南分会场的全国政协委员吕焕斌,北京大学教授李国新还从提高农民群体科学素养及法律意识、鼓励支持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和公共事业建设、大力培植“互联网+”乡村文化、完善县级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目录标准制度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呼吁以健全完善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乡村振兴凝聚起根与魂。

    ……

    “我身后的画面是黔西南州兴义市洒金异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在搬迁过程中我们感到,移民只有在文化上融入,才能在安置点扎稳根……”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政协主席陈国芳在安置点现场连线时说。

    “我正在双峰县梓门桥镇长来村‘家风馆’,当地村民根据自身文化需求建起来的文化场所,这里的优良家风化育,正在代代相传……”湖南省政协常委胡彬彬在视频中介绍。

    随着大屏幕的切换,最贴近基层、最亲近百姓的声音汇聚在全国政协礼堂,传播到四面八方。人们在这里看到了未来的中国乡村,也从这里踏上向往的生活。

[责任编辑: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