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筹备工作综述
务实建言“十四五 共谋发展“新蓝图
——全国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筹备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包松娅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编制、新蓝图绘制之年。25日,全国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在京开幕。作为今年两次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之一,与会人员将在随后的两天半时间里,集中围绕“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协商议政,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和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
在每一个新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编制的节点上,为规划编制出谋划策,已是全国政协坚持多年的“传统”。
不同的是,今年的这个节点尤为“特殊”。不仅因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还因为我们当前所面临的艰难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准确研判“十四五”时期将面对的新特征新变化新趋势,对于延长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实现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及增强提升国际塑造力影响力引导力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从这个角度,此次常委会会议的议题可谓十分重大,筹备过程注定不同寻常。自年初筹备工作启动,由经济委员会牵头,全国政协10个专门委员会全部参与其中,从会议议题的设置、会前调研的开展、大会发言的遴选乃至履职平台委员们的广泛参与等,每个环节与细节无不体现了全国政协领导以及委员们对“十四五”规划编制的重视,对务实建言“十四五”的强烈责任感与使命感。
让宏大的议题设置更科学、更合理、更贴合实际
一项重大规划的编制,需要站位宏观且深具前瞻性与全局性,更何况是关乎一个国家未来五年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要通过常委会会议,尽量把相关内容研究透、讨论清,作为“抓手”的议题设置就显得尤为重要。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牵头负责筹备过程中,首当其冲的是如何将宏观的会议议题,具体细化为若干个参考专题和分题目,供与会常委、列席委员发言和讨论参考,也供有关专委会有选择地开展调研或组织专题座谈会。
“参考专题和分题目的设置要更加科学、更加合理、更加切合实际,一定要广泛深入征求各方意见,尤其是专业人士的意见。”经济委员会财经处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做好这项“起步”工作,经济委员会办公室超前谋划,年初即着手起草参考专题和分题目设置建议初稿,并征求了各专门委员会办公室的意见。
紧接着,三场角度不同的“重量级”座谈会,为专题与分题目的设置提供了更多思路:与部分委员座谈,当面征求杨伟民、王会生、刘世锦等经济领域权威专家的意见;与有关部委座谈,征求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的意见;与专委会驻会副主任座谈,再一次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在此过程中,参考专题及分题目设置建议稿几经修改、数易其稿,最终形成8个专题66个分题目,内容涵盖当前经济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等热点难点领域,委员们关注的话题都可以有针对性地打开“话匣子”。而这也成为近年来参考专题设置数量最多的一次议政性常委会会议。
值得一提的,审定建议稿时,植根于当前局势,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专门提出,增加研究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专题。这就是当前的第一专题——深刻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抢抓机遇、应对挑战。事实上,这也是报名参加人数最多、“关注度”最高的一个专题,以至于不得不分为两个小组进行讨论,以便让常委们有更充分的机会和时间发表真知灼见。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深入调研
人民政协最大的权力是话语权,但这个话语权不求“说了算”,但求“说得对”。
为了确保围绕“十四五”规划协商议政的质量,也为了给委员们“说得对”提供关键素材,专题和分题目确定后,全国政协经济、农业和农村、人资环、教科卫体、港澳台侨、外事等6个专委会,根据各自所联系界别的特点,马不停蹄地开展了总共7项专题调研。
“一些核心技术,在窗口期就要开始谋求技术突破。”“对,为了不让人家卡我们的脖子,技术攻关一定要越早越好。”“等到国外一些产品形成了垄断,他们就会以极低成本诱导我们放弃自主研发或通过其他手段把我们挤出市场,这个企图一定要注意防范。”
6月中旬,全国政协机关视频会议室里,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优化‘十四五’产业政策导向,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题调研组,以网络视频调研形式分别与安徽和山东省政府、省政协及金融机构和企业代表进行座谈调研。正是大家“有话”要说的“点”,隔着屏幕的几个会场,经常因为频繁“插话”互动而找不到发言者。
两天的调研中,专题组不仅听取了32位政府和企业人士的情况介绍,更进行了积极交流探讨。“开了两天的会,和政府、企业分别座谈,信息量很大,有很多地方对我们都很有启发。”经济委员会主任、专题调研组组长尚福林在视频调研中表示,由于疫情防控因素,我们积极应对,主动作为,发挥网络优势,运用线上线下等多种手段,丰富调研方式,大家开门见山、畅所欲言,让调研组掌握了很多实际情况,我们也会把掌握的情况及时如实反映出来。
为此,在调研基础上形成的报告里,调研组毫不避讳当前产业链供应链“不稳、不强、不安全”、关键核心技术缺乏、高端人才不足等问题,同时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政策、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攻关、健全激励机制、革新培养机制等方面提出多项具体意见建议,并报送中办、国办,供中央决策参考。
“‘十四五’期间,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还有哪些硬骨头、真难关、关节点,我们能不能继续攻坚克难,能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考验我们的决心、恒心、耐心和细心。”今年国内疫情背景下,营商环境问题同样再次凸显,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财办原副主任杨伟民率“‘十四五’期间优化营商环境的重点”专题调研组调研时如是说。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
如何听到更多企业的声音?专题调研的一大创新,正是最大程度上扩大调查范围和调查样本。
“6月至7月,我们对全国130家企业进行了调研,涉及国企、民企以及外企等不同所有制,涵盖31个省(市、自治区)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经济委有关负责人介绍道,其中北京、上海、天津、安徽、西藏等部分省(市、自治区)提供了综合性报告,梳理本地优化营商环境的主要做法并进一步提出意见建议。此外,部分调研组成员还积极开展了自主调研。
拿到全部第一手材料,专题调研组对“海量”材料进行综合性分析,梳理出10个专题共115个小题,形成了《百家企业反映的百个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专题组经研究后提出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政府推动发展的首要任务,建议在编制“十四五”规划纲要时明确“十四五”时期优化营商环境的10个重点任务。
与此同时,6个专委会围绕相关专题开展的调研,齐头并进。
7月中旬,教科卫体委员会召开“围绕‘十四五’规划制定,健全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远程视频调研座谈会。北京、陕西和云南三地会场进行了充分沟通,提出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当前与长远任务部署,形成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系统布局。农业和农村、人资环、港澳台侨、外事等专委会也都根据自身专题开展了丰富的线上线下调研座谈。
值得期待的是,我们将会在常委会会议现场的口头发言中,看到参与调研的常委身影,听到调研凝练的精彩内容。
持续改善会风文风
熟悉全国政协常委会会议议程的委员都知道,一年两次的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地方政协主席是要列席的。今年列席会议的地方政协主席们,提前拿到议程会发现一个变化,就是在会议安排上将地方政协经验交流会与常委会会议“接”在了一起。
“因为这两个会议,都需要地方政协主席参加,放在一起可以最大限度节省往返时间。”秘书局会议处相关负责人认为,这也是延续两会的新会风做法,结合各自会议的特点不断改善会风文风的一种体现。
另一个体现会风文风的窗口是大会发言,这是政协会议中最重要的活动之一,是展示政协委员参政议政水平的一个重要窗口,也是党和政府听取政协委员意见和建议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因此对大会发言的遴选,必须优中选优。
据了解,此次大会发言组共收到218篇大会发言,为了从中精选出20篇作为口头发言,会议专门成立了口头发言评审小组,来自相关专委会的10位委员为成员,聚焦会议8个参考专题,研究确定了口头发言的重点方向,并对其中100篇来自各方的稿件进行了认真评选打分,通过进一步的选稿会讨论,最终确定20篇口头发言。
“这20篇口头发言涵盖了当下全部的重点议题,其中还包括6个党派团体和全国工商联代表发言,今年两次议政性常委会会议的大会发言,也实现了对党派团体的全覆盖。”大会发言组有关负责人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实行新型政党制度重要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的作用,对各民主党派以本党派名义在政协发表意见、提出建议作出机制性安排。20篇口头发言的遴选就是落实机制性安排的具体举措。
此外,尽管此次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与会的绝大部分都是政协常委,但关心关注“十四五”规划的政协委员并不在少数,如何更大范围地群策群力,让这些委员也有平台参与议题讨论交流?
7月10日,全国政协委员履职平台App上,“建言编制‘十四五’规划”主题议政群正式开通,该群面向全体委员,邀请大家就各自关心的问题畅所欲言、交流讨论,进一步拓展了常委会会议的“物理”边界,也打通了委员们为“十四五”建言的又一热烈现场。
今天,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正式拉开帷幕,面对即将展开的又一个五年发展规划的宏伟画卷,我们有理由相信,人民政协定能为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交出高质量的政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