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履职|理论|人物|文化|健康|图片库
履职频道>> 议政建言

全国政协委员钱学明:全面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2020-07-24 17:19:45 来源:人民政协报 我有话说
0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作出的重要指示,引发社会各界对人口较少民族脱贫摘帽的高度关注。不久前,笔者随全国政协相关领导来到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河池市环江县调研,了解到他们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密码”。

    作为滇桂黔石漠化片区的深度贫困县,环江县包括毛南族在内的各族贫困群众大都生活在“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大石山区,实施易地搬迁是根本出路所在。从全国来看,各地易地扶贫搬迁大都采用“无土安置”方式,群众生产生活方式需要迅速向“非农化”方向转变;不仅后续发展扶持难度大,而且搬迁群众还有不少顾虑和担忧。

    环江县则通过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成功动员了当地平原地区各族群众让出了30多万亩世代耕种土地,用以安置来自大石山区毛南族等各族群众。据思恩镇陈双村毛南族村民谭连训介绍,他们从几十公里之外山里搬出来时每人分到了0.7亩水田、3.5亩旱地。同时,易地搬迁安置区各族群众还秉持“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帮扶承诺,很好体现了“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精神风貌。据陈双村苗族村民韦玉荣说,该村苗族同胞刚从山里搬出来时连田都不会种,但在当地其他民族群众帮忙和引导下,很快就适应下来。同时,他们通过学习种植砂糖橘这一规模化特色产业,人均纯收入已从过去的不到500元增加到现在1.5万元。

    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个道理在环江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中也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虽然环江县当地为易地搬迁各民族群众建造了一层砖混结构的安置房,毕竟也只能满足他们的基本生产生活要求,如何实现脱贫增收致富还得依靠他们的自身努力和奋斗。为此,环江县高度重视发挥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树立努力奋斗新风尚,改变以前“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狭隘思想、破除“等靠要”的陈旧观念,引领各族群众加强团结互助,实现融合发展。调研期间了解到,陈双村各族搬迁群众大都通过自己勤劳双手脱贫致富,并在政府一层安置房基础上加盖起了三层左右的新楼房,过上和城里一样的现代生活。该村毛南、苗、瑶等各族群众还自发筹集160多万元,成功打造集饮食、观光、民俗表演于一体的“毛苗瑶”特色生态休闲娱乐旅游景点,使得各族群众还有了新的稳定收入。

    随着各民族之间团结友谊的生根发芽,当地互相通婚、喜结良缘的青年人也日益增多,使得民族团结进步基础愈加牢固和坚实。近两年来,仅思恩镇不同民族之间喜结连理就达900多对。也正是得益于各族干部群众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奋斗,环江县各族群众始终做到了手足相亲、守望相助、融合发展,当地生产生活取得了长足发展和进步。2019年底环江县贫困发生率已经成功降至1.48%,并在今年5月正式实现整体脱贫。

    少数民族地区是我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他们的工作成效如何直接影响着我国脱贫攻坚的质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民族地区调研脱贫攻坚工作,并明确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而环江县的成功做法,让我更加深切感悟和体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路上,必须坚决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既要维护民族团结,更要倡导共同奋斗;团结和奋斗两者“一个也不能缺、一个也不能少”。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民建广西区委会主委)

[责任编辑: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