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西勤: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专业服务创新合作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推进,粤港澳三地之间合作的空间越来越大,湾区内资源共享、协同发展、合理分工,正当其时。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合作是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将对湾区乃至全国范围内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推动专业服务业融合发展是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合作的关键。专业服务业发展水平是衡量地区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地区发展软实力的集中体现。发达的专业服务业是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等世界各大湾区的共同特征,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国际一流的市场条件和创新基因,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成为比肩世界三大湾区的区域经济增长极。但对比世界三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第三产业占比处于较低水平。《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及“专业服务”达10次,“专业人士”5次,多方面内容就合作形式、合作平台、合作领域有专门规划。然而,由于不同的行政区划的界限、行政体制的分割,粤港澳三地之间的行业对接、信息沟通、资源配置等方面尚存在一定的协调难度,阻碍了三地专业服务业的有效整合,粤港澳专业服务领域改革目前已进入深水区,亟待破冰,三地专业服务业融合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为进一步提升湾区整体专业服务水平,建议从人才互动、标准探索、机制创新三个方面深化改革,积极采取有关举措,以建设世界级高端专业服务中心为先导,促进湾区高度协同发展。
打造“人才湾区”。集聚优质、充足的人力资源,汇聚高端人才,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必由之路。建议:一是充分考虑湾区内城市的地理优势和产业优势等,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加强城市规划,在广州市或深圳市或珠海市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专业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专业服务大厦,打造粤港澳融合发展新引擎。二是通过出台支持政策,在税收、出入境、执业资格等多个方面消除壁垒,推动粤港澳专业人才引进和补贴,如加大对引进专业人才的住房补贴力度,解决专业人才及其不同阶段的住房需求等,促进专业人士在粤港澳三地的充分流动。三是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比如粤港澳三地互派人员学习交流、互派挂职等,加强专业培训,打造专业人才高地,充分发挥粤港澳专业人士的智力优势,积极引导粤港澳专业人士为行业进步、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激发粤港澳专业人士投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热情。
探索“湾区标准”。相比世界其他主要湾区,以及内地其他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面临的最大挑战就在于跨境要素流动和规则对接。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标准已成为世界通用语言,标准促进世界互联互通”。标准作为一种重要的技术文件,可作为提升专业服务业质量水平、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专业服务业融合发展等工作的重要抓手。粤港澳大湾区内标准的融合已是大势所趋。建议在国家相关部门主导和专业行业协会指导下,支持粤港澳大湾区专业联盟作为推进粤港澳专业服务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加强三地青年专业知识人士交流的同时,开展粤港澳专业领域服务标准对比研究,可先从专业服务领域中选择细化行业做试点,对标国际最好标准、最高水平,共同探索并发布实施经粤港澳三地协商一致,且社会各方普遍认可并广泛执行的“湾区标准”,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创新“融合机制”。如何发挥人才的最大效用、建立人才共享机制,将是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发展面临的紧迫难题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扩大内地与港澳专业资格互认范围,拓展‘一试三证’范围,推动内地与港澳人员跨境便利执业”,在推动湾区专业人才服务水平向更加专业化、高端化、国际化发展方面带来极大利好。这是大方向、发展趋势,更是促进粤港澳三地专业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有力引导。建议构建强有力的粤港澳职称评价和职业资格互认统筹协调机制。加大支持力度,对涉及港澳专业人才在湾区内执业从业、职业资格互认有关事宜,国家事权争取放到最宽,省级事权争取落到最优。由广东省政府牵头,建立粤港澳三地人才工作行政负责人联席会议制度;设立粤港澳大湾区职称评价和职业资格互认领导小组,由省人社厅统筹工作、其他相关部门推进落实工作;支持粤港澳大湾区专业联盟作为粤港澳职称评价和职业资格互认的工作平台,推动湾区专业人才流动。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合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