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德等委员联名呼吁:将川银花收入《中国药典》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医药全流程、全链条广泛深度参与了抗击疫情的各项工作,为打赢疫情防控狙击战作出重要贡献。
在应用于抗病毒的所有中药材中,金银花因其颇高的出镜率而备受人们关注。据统计,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中推荐使用的16个中药复方制剂中,就有6个处方中含有金银花。
川银花在植物学特征、药理药性、临床药效上和金银花一致,其与山银花一起曾被统称为金银花。为推动川银花在疫情防控、脱贫攻坚中发挥更大作用,全国政协委员吴德等联名提案,呼吁根据川银花的实际药效和产业发展情况,将川银花重新收入《中国药典》。以下为提案全文:
关于将川银花(细毡毛忍冬)收入《中国药典》的提案
川银花(细毡毛忍冬)与山银花在2005年前统称为金银花,2005年之前《中国药典》均作为金银花收载。2005年《中国药典》改版时,将金银花和山银花分别收载,川银花既没有列入金银花基原项下,也没有列入山银花基原项下。
根据川银花的实际药效和产业发展情况,将川银花重新收入《中国药典》,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一是充分发挥川银花药用价值的需要。川银花常用于治疗“瘟热病”,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作用颇佳,应用历史悠久。2006年,四川省药检所对川银花的资源分布、植物基源、生药学、化学成分、有效性、安全性等开展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川银花与《中国药典》收载的山银花(灰毡毛忍冬)在有效性、安全性、化学成分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在植物学特征、药理药性、用法用量、临床药效方面与《中国药典》收载的金银花和山银花一致。2012年川银花被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6年四川省南江县选育的细毡毛忍冬新品种“南银1号”,主要成分绿原酸最高可达12.4%,平均8.6%,相关指标与山银花高度契合,药用价值完全符合《中国药典》规定标准。
二是保障市场供给的需要。近年来,随着流行性感冒病毒或其他新型病毒引发感染的人群增多,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金银花作为抗病毒药在中医治疗用药上普遍选用,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中推荐使用的16个中药复方制剂中,就有6个处方中含有金银花,在各省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控技术方案》推荐处方中,很多选用了金银花,金银花类药材的使用量将越来越大。川银花具有良好的抗逆性、成熟的栽培技术、规范的采摘加工技术,质量、产量稳定可靠,但目前川银花仅作为地方习用品在四川省内医院配方使用或加工成金银花茶销售,极大地限制了其使用范围。将药理药性、临床药效和金银花一致的川银花,入选《中国药典》,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增添优质药材货源。
三是建立脱贫攻坚长效机制的需要。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川银花在西南地区和秦巴山区得到推广种植。近年来,湖南、重庆、四川、贵州、陕西等省市贫困地区老百姓大规模栽培川银花,并有逐年递增的趋势。截至2019年底,种植面积达到50万亩以上。川银花种植已成为这些地区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的主要产业,是为脱贫“造血”的有效举措,比如四川省南江县,年产川银花干花385万公斤,总产值3亿多元,直接惠及贫困人口达1.35万人,仅川银花一项年人均增收1546元。川银花种植的主要区域是川陕革命老区,也是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在国家各项政策支持下,贫困面貌得到了显著改善,但离中央要求和人民期盼还有较大差距,形成脱贫攻坚长效机制、巩固脱贫成果,任务十分艰巨。川银花未进入《中国药典》,直接影响了产业发展,后期可能导致花农败花、脱贫户返贫等系列问题,影响脱贫攻坚成效巩固和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因此,建议国家药监局在2020年版《中国药典》山银花基源项下增收川银花(细毡毛忍冬),与灰毡毛忍冬、红腺忍冬、华南忍冬、黄褐毛忍冬并列,成为山银花类药材的第5个基原。(报道:陶家璇 张永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