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南鹏谈医疗改革:“软”、“硬”结合两手抓
新华网北京5月21日电(黄博阳)2020年,新冠疫情给国计民生带来了不同寻常的挑战。全国政协在积极参与疫情防控的同时,围绕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等问题开展讨论、建言献策,提出了很多意见建议。
在2020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沈南鹏在提交的提案中,重点表述了包括创新药研发和审批体制改革、医疗信息化和智能化、传染病多种防治机制建设等方面的建议。
让新药“供得上、用得起”
沈南鹏认为,近年来我国医药产业总体发展良好,新药尤其是“救命药”上市速度明显加快,但在新药研发转化和患者可及性方面,新药审批效能、医保对医药创新的激励引导方面仍有些问题亟待突破。
他在提案中表示,以政策改革推动新药研发、临床试验、入市全程加速,激发药品创新活力,增加创新药可及性,切实解决人民的医疗用药需求,着力点可以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为审评专业能力提升提供投入保障,引入专家资源支持药审人员培训。包括稳定投入,扩充药审中心人员队伍,提升药审整体专业能力和效能。并建议落实专家咨询委员会机制,建立境外审评专家咨询渠道,争取加入国际药品认证合作组织(PIC/S);
二是优化招采规则,合理确定医保谈判价格,包括合理规划药品降幅。在加快清出“低质、无效”药品、进一步促进仿制药降价的同时,建议考虑药品实际生产成本,合理确定采购价格。针对创新药,建议充分考虑药品所处不同生命周期,给予一定的降价保护,以保护创新积极性。探索药品准入由“邀约制”向“申报制”转换,加快创新药进入医保。
医疗资源投入上要“软硬兼施”
沈南鹏表示,我国传统医疗资源投入“重硬轻软”,信息化短板严重制约医疗整体供给能力提升,导致医疗信息化便民惠民基础较差,“信息孤岛”阻碍优质医疗的公平可及。
他认为,要解决医疗资源长期不均衡问题,需要着力提高医疗信息化、智能化程度。目前中国在医疗AI领域发展强劲,是加速升级医疗健康智能化、抢占世界领先地位的战略机遇期。他建议:
推动建设国家层面的个人健康档案系统,为医学人工智能和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构筑数据基础,包括有序推进电子病历数据库的跨地域互联互通,逐步汇集居民公卫、检验检测、就医转诊等医疗健康信息。构建全民个人健康档案(PHR)体系,并参考国外医疗电子数据交换法案,监管机构可加速针对健康信息管控立法,对健康医疗的隐私管理设立标准;
深化医疗器械审评改革,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产品上市,包括探索建立AI专项通道。探讨建立AI医疗器械专项加速审批通道的可行性,支持更多面向C端用户的健康类/医疗服务类产品的注册申请;优化审批流程,适应AI快速迭代特性,研究提出审评新标准,如认可使用历史数据评价AI医疗器械效能,整体缩短企业数据收集周期,加速产品上市。
试点部分收费项目、开发医疗AI产品责任险,促进临床应用和普及,包括推动医保、物价对医疗AI的政策明朗化,探索出台包括医疗人工智能在内的新增适宜医疗技术收费目录,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在基层医疗机构推广人工智能的临床辅助诊断、辅助决策支持系统。
从战略高度提升感染科系应急能力
沈南鹏在提案中表示,传染病的防治、报告流程在我国不同医院里以传染科、公卫科或医务处等来承担。新冠疫情早期,感染防控意识、应急能力的短板暴露,加强感染科系系统建设刻不容缓。
他认为,需要改变“财神跟着瘟神走”的被动局面,以战略高度重新定位传染科系在医疗体系的位置,整体提升预防和应急能力。
沈南鹏建议,增强院感的技术保障能力,提升院感信息化、智能化系统在医院智慧服务建设中的评价权重,积极利用科技手段提高院感预防能力,在非接触式临床体征检测、医用防护用品穿脱等场景发布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工具使用规范。完备公卫应急物资专项储备制度,建立严谨务实能打硬仗的传染科平战转换机制,科学规划生产能力储备——做到平时适度储备、战时快速提高产能。
他还表示,应用法律来保障直报系统的效率,完善人畜共患传染病联防联控的立法、追责,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基于医院和疾控中心的分布式传染病报告数据共享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