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贵仁: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 补齐短板
为开好这次“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3月19日,教科卫体委员会召开座谈会,邀请国家体育总局等5部委、北京市政协及丰台区体育局、建国门街道办有关负责同志介绍情况,与委员互动交流,卢展工副主席出席会议并讲话。同时,委托黑龙江、广东、宁夏三省(区)政协在当地协同调研。4月7日,在委员移动履职平台开通主题议政群组织讨论,截至5月7日18时,共有117名委员发言181条,约2.5万字。
委员们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身体健康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全民健身政策不断完善、措施更加有力、环境越来越好。认为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是广泛开展全民健身的重要基础。委员调研也反映,全民健身需求日益增长,群众身边的场地设施还缺乏,“健身去哪儿”仍是亟待破解的难题。供给总量不足。一些地方关于健身场地设施建设规划和政策落实不到位,部门间联动机制不健全,资源整合不够。分布不均衡。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以及不同社区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有的没有场地设施,有的场地设施人满为患、不堪重负,也有的常年闲置、无人问津。管理不到位。一些健身场地设施管理力量薄弱,运营模式单一,服务手段陈旧。
委员们建议,要站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的重要意义,将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基层创新有机结合,聚焦薄弱环节,努力补齐短板。
一是统筹规划,扩大供给。把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纳入政府规划,加大经费投入,保障用地需求。健全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压实地方主责和部门专责,确保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改扩建到位。
二是整合资源,高效利用。坚持需求导向,因地制宜整合场地设施资源,充分利用公园绿地和城市疏解腾退空间满足群众便捷健身需求。加大以社区为中心、规模适度的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力度,严控维护成本高、使用效率低的大型场馆建设。创新体育场地设施运营管理模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与管理,进一步在扩大服务对象、加大开放力度和提高使用效益上下功夫。
三是对接需求,提升服务。把健身场地设施提档升级作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根据新时代全民健身新趋势特别是疫情后群众健身新需求,精细做好场地的选点布局、设施的配置更新,精心打造以人为本、亲民便民、形式多样、与时俱进的“15分钟健身圈”。大力发展“互联网+体育”、“体育+旅游”、场景化锻炼等新模式新领域,面向不同人群提供有针对性的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引导群众寻求多样化的锻炼方式,探索多元化的健身场景,努力实现全民健身生活化,让更多群众养成健身习惯、尽享健身快乐。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