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寒冷的冬天已经过去了!”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张连起:
“最寒冷的冬天已经过去了!”
本报记者 崔吕萍
“受疫情冲击,一季度GDP短期回落较多,同比下降6.8%,增速创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新低。应该看到,当前国际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复工复产复市复学和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危中有机,工业增加值降幅已大幅收窄,生产逐步恢复。”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张连起这样表示。
在张连起看来,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3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1.1%,降幅相比前两月收窄了12.4个百分点。3月以来复工推进较快,工业生产逐渐恢复,也可能存在前期部分积压订单的赶工,环比有明显的改善。服务业生产中,新业态也是亮点。3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9.1%,降幅比前2月收窄了3.9个百分点。在1-2月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下降12.2%的背景下,互联网相关服务、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仍逆势增长了10.1%和0.7%。农业是几乎没有受到太大影响的领域。“从3月份数据降幅收窄来看,说明经济已经进行了比较快速的修复,从投资、消费和出口来看,消费数据回升相对较慢,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消费本身的特性,就是恢复比较缓慢,不可能说恢复就恢复;二是国内疫情基本得到控制,但是仍需要防控海外输入,所以居民消费依旧受到影响。”张连起表示。
展望二季度经济形势,张连起表示,二季度经济整体会比一季度好,下半年的情况会比上半年好。但是受海外疫情影响,二季度经济恢复到正常水平还有一定压力和风险。从投资来看,二季度应该会呈现较快恢复,一方面是一揽子纾困政策因素,另一方面是扩大基建形成实物工作量。同时,从出口来看,二季度依旧会面临较大压力,因为主要经济体还在疫情防控中,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也会有压力。
“从国际看,疫情向全球蔓延无疑会影响中国经济;从国内看,疫情会带来就业形势严峻、物价结构性上涨压力增大、地方政府收支缺口扩大等后续影响。”张连起这样说。他同时表示,总体上,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下半年经济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补偿性恢复:“疫情不会改变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具有的自我修复能力、完备的产业体系具有的抗冲击能力、强大的社会动员组织机制具有的重建能力,都将在疫情后充分显现。疫情后中国经济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进程将明显加快。应对疫情短期冲击,要以救助中小微企业、困难群体和畅通经济循环为主。中期则要实施疫情后经济恢复和振兴一揽子方案,同时要发挥社会资本和企业创新的力量。”
“总的来说,中国经济最寒冷的冬天已经过去了,持续‘回暖’的态势已经形成。在此情况下,积极的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有为,保中小企业、保就业、保基本民生的政策取向将会使‘天气’一步步好起来。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把经济恢复的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一揽子经济复苏的计划制定得更周延一些,适时动态调整,精准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张连起这样说。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