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米荣:在战“疫”中汲取前行力量
本报记者 罗韦
首都儿科研究所是市级危重新生儿转运中心。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儿科研究所新生儿内科副主任米荣和同事们收治了数十名早产儿和其他危重新生儿,目前这些婴儿都恢复良好,“其中最小的患儿胎龄为27周,双胎,体重仅为0.9-1.0kg,住院时合并多脏器功能损伤、心肺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经过细致护理和精准治疗,已经顺利回到父母身边。”
从1月21日开始,米荣和同事们就进入战“疫”状态。首都儿科研究所实施全部门诊“一医生、一诊室、一患儿、一家长”,规定了疫情期间隔离门诊、发热门诊、专业门诊的就诊流程,病房楼实行严格的陪住及探视管理,防止出现院内感染的播散。
1月29日,米荣向院党委书记及所在科室报名,志愿参加抗疫一线工作。也是在那一天,她作为无党派人士向北京市委统战部提交了《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工作的一点思考》,提出这次疫情也是一场全民卫生、健康科普教育。“民众对于疾病的科学认识,以及如何做好可预防疾病感染或传播的防护,如咳嗽、打喷嚏时的正确处理方法、何时需要洗手、对话交流时保持多少距离合适、呼吸道感染后如何进行自我隔离等等,正在这次疫情中得到实践。”她在这份建议中还分析了武汉封城后确诊病例数逐渐上升的各种原因,呼吁有关部门引导民众科学认识相关数据,避免引起恐慌。2月4日,米荣根据当时的新冠肺炎核酸检测情况再次向北京市委统战部提交相关建议。
按照北京市委统战部安排,米荣从春节期间开始参与接听北京12345市民服务热线的工作,承担新冠肺炎相关咨询服务;最近一个月,她还参与了境外新冠信息咨询工作,为海外同胞提供儿童健康及疾病咨询服务。
新冠肺炎是一种新的疾病,而人们认识它需要有一个过程。疫情发生以来,米荣阅读了《逼近的瘟疫》《病毒来袭》等书籍,她说:“面对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新型传染性疾病,医务人员除了做好防控和救治的准备,还要从历史中去了解瘟疫,从优秀的书目中走进这一专业领域,同时关注疫情的发展变化,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认识,汲取前行的力量。”
在不断实践和学习的基础上,她先后向全国政协提交了《建议开展武汉地区新冠肺炎恢复期患者血清中和抗体调查》《关于提高国内英文期刊的学术影响力的建议》两份社情民意信息。她认为,科学技术是战胜疫情最有力的武器,而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是一个系统、长期的过程,虽然当前国内疫情防控形势已经呈现持续向好之势,但从长远来看,仍需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补足医疗资源短板,统筹推进多学科协同发展,为战胜疫情贡献力量,也为疫情过后的科研工作做好准备。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