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政协助力南澳县后宅镇龙地村脱贫致富
水里鱼翔浅底,岸上丹山点翠……这是广东省汕头市南澳县后宅镇龙地村“宜业宜居宜游”的大美图景。随着脱贫攻坚进入收官,在汕头市政协的精准帮扶下,这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迎来了美丽蝶变。
龙地村是典型的城中村,2016年被列入省定贫困村。全村229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3户113人。
“刚开始帮扶时,贫困户的年平均收入还不到3000元!”汕头市政协驻南澳县后宅镇龙地村第一书记李焕对这个数目记忆犹新。
来到龙地村,李焕和村里干部一起“把起了脉”,细致分析龙地村的贫困症结。越是深入了解,就越是觉得挑战重重:全村可耕地还不到100亩,而且是分散的“插花地”,难以开展规模的种植。为了生态环境,镇区不能开展养殖业。在南澳大桥通车之前,村民出入只能靠轮渡。村里大部分是渔民,靠海吃饭,缺乏别的劳动技能
……
面对这样一个致贫原因复杂的贫困村,汕头市政协打出了精准组合拳。
巧把资源换资产,是第一张“致富药方”。龙地村村委会是一个两层临街建筑,“这么好的一个地方,可不能放着白瞎!”帮扶单位和村两委将原有闲置危房改造建成600平方米的临街铺面,同时整治提升一楼的商铺,实现连片经营。光租金,就让村集体每年收入40万元以上。
在村委会的商铺中,一家农村电商驿站格外引人注目。了解到南澳很多人以打渔为生,家里或多或少有加工海产品的情况,市政协因势利导,推动线上“消费扶贫”。在驻村帮扶干部的协调下,休闲旅游、农村电商驿站、光伏发电等一批项目落地开花,为村里引来了致富“活水”。
“零就业的主要原因是缺少技能。”市政协驻村帮扶干部因户施策,推出“送政策、送信息、送技术、送岗位”的就业帮扶措施。为贫困户量身定制的养殖业、服务业、海产品深加工、潮菜师傅等等培训,让有了一技之长的村民不但能通过打工获得稳定工资,有的还自己创业致了富。
到2019年年底,龙地村的贫困户人均收入达到了1.2万元,比2016年翻了四倍。
行百里者半九十,防止返贫,巩固脱贫成果同样重要。“要巩固脱贫工作成果,多管齐下,扶持和帮助贫困户走自我发展道路,提高脱贫质量,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汕头市政协主席谢泽生近日来到龙地村调研,嘱咐要加强基层党的建设,把基层党组织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保障。
眼下,市政协驻村帮扶干部在督促村民做好防控工作的同时,正在有序组织村民全力复工复产。“这里空气好,风景优美。相信随着疫情过去,随着帮扶措施的持续发力,龙地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好。”李焕说。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