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屠光绍:全球合作背景下的大国担当
新冠肺炎疫情扰乱了2020年全球经济的发展步伐,也像一面镜子,照见各国应对突发事件的风险防控能力和经济承压能力。抗疫之下,我们应如何看待中国与全球经济联系的新方式和新变化?稳住全球经济基本面,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又该有怎样的担当?全球抗疫,相互合作的重要意义是什么?围绕上述话题,人民政协报记者对全国政协委员,中投公司原副董事长、总经理屠光绍进行了专访。
抗疫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都需要中国有更大担当
记者:疫情的全球蔓延对全球经济金融带来巨大冲击,同时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屠光绍: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在全球大流行,加之经济本身就是全球化的,因此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也是全球性的。全球是抗疫命运共同体,疫情如果得不到有效、根本的控制,各国经济都很难得到真正的缓解。
首先,疫情蔓延对全球的影响从内容看是多方面的,从时间看后续影响可能是长期的。从经济方面分析,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我认为可以从四方面来看:一是全球总需求下降。随着疫情蔓延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发生,由于产业链的关系,需求下降又从服务业向其它产业传递,形成了全球需求的下降;二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断。从供给侧看,很多产业链是全球性的,企业的经营也是全球布局的,一个国家或地区因隔离、封闭等原因导致的人员流动受限所造成的企业停工停产,会导致连锁反应,甚至一个很小的环节就会影响整个产业链条;三是资产价格下跌。金融市场对信息和预期的反应很快,疫情蔓延后,资金流动性由相对宽松变为紧张,信用状态从扩张转为收缩,风险偏好从高到低移动、直至现金为王,反映在股市上,就是指数的大幅下行,如果反应到货币上,就会使得美元指数走高;四是经济活跃度大幅降低,一些产业企业出现经营困难,居民收入减少,失业增加。总的来说,这些影响是全球性的,各国因为情况不同可能受影响程度不一样,但都无法置身事外。
其次,受疫情影响,为尽量降低疫情恶化并减少对本国经济的影响,一些国家出台相关政策,这些政策主要是两大类:一类是公共管理政策,涉及控制人与人传染和医治患者;另一类是经济政策,以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为主,目的是稳定经济和金融,帮助企业度过困难,保障居民生活。在全球化的今天,一个国家或区域的政府政策都有一定的外部性,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对外影响,尤其是大国和重要区域。抗疫是全球性的,大家需要相互支持,不能相互指责,更不应该幸灾乐祸。同时,在经济政策上也应该注意相互影响的问题,加大协调力度,可以说,关照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最后,虽然国内疫情已经有效控制,但从全球看,我们既需巩固国内抗疫的成果,还要防控输入型疫情,同时,也应积极支持他国抗疫。从稳定经济方面看,我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当前情况下,我们尽快复工复产就是对全球经济稳定的贡献,会给全球经济稳定带来积极的作用。反过来,全球疫情的控制和全球经济的稳定对中国同样重要,我们也难以独善其身。具体来说,疫情在全球蔓延,对投资贸易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冲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顺应当前特殊的环境,尽可能在稳外贸方面争取主动。比如应积极进行拓展,寻求新的合作模式,发掘新的市场。疫情是阶段性的,中国经济率先恢复企稳,对吸引外资是有好处的。疫情过后,全球资本对投资的需求也会增加,我们要在“走出去”、“引进来”方面及时做好谋划。因此我们应抓紧时间化危为机、更主动地做工作,比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等。同时,我们应更主动地寻求与各国的协调沟通,要充分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意义,以更大的担当,为未来与各国更好地合作,奠定基础。
各国经济政策都对应着现实需求,其影响的外溢性需要具体分析和评估
记者:您如何看待各国出台的经济政策特别是美联储近期出台的货币政策?
屠光绍:近期,很多国家为应对疫情蔓延对经济的冲击,出台了稳定经济的政策。总的来说,这些政策的出台是必要的,也是合理的,当遇到突发事件造成重大的经济风险时,特别是靠市场自身已难于应对时,政府应该发挥应有的作用,通过政策进行干预,通过稳定金融、经济来引导预期、维护信心。当然,这些政策的效果如何,我们还要观察。
对各国和区域政策的分析和评价,我认为可以从四个角度来看:
一是这次政府政策的性质。我认为由于疫情暴发和蔓延具有突发性,是典型的“黑天鹅”事件。因此,这次的政策干预具有明显的危机管理性质,所以我认为分析评价其作用和有效性就应该围绕其缓解危机缓释风险的针对性和效果来看;二是这次政府政策的内容。这次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是多方面的,因此政策的内容也是非常丰富的,是组合拳,既有货币政策也有财政政策及其他的经济政策,在货币政策中既有常规也有非常规的工具,各种政策之间搭配及合力如何?我们应该关注;三是政府政策的外溢性问题。各国和各地区的经济密切融合,各国和各区域的政策通过作用于自身的经济,必然传递到其他的经济体,我们要关注这些外溢性会对全球经济带来了何种影响;四是政府政策的后续影响。疫情是阶段性的,政府政策也是有针对的,但这些政策也会有后续影响,也可以说是“后遗症”,政策的后续收回和调整如何操作,这些也应该研究。
关于美联储近期货币政策,总的来看,我认为有几个特点:首先,从程度上看,政策力度非常大;第二,从时间上看,政策操作连续性很强;第三,从内容上看,美联储货币政策工具多,打出来的是组合拳;第四,从方式上看,美联储运用常规和非常规方式,希望直抵患处,靶向性明显;第五,从受众面看,政策惠及面较广,这里既包括金融体系,也包括实体企业,甚至还包括了居民家庭、个人。
美联储采取这样的货币政策,我想一定有其深刻的动因,比如要在更大程度上降低疫情对美国经济的影响,或者美联储认为,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已经远超预期,经济衰退和陷入危机的概率在增加,不得不采取更有力的政策。
众所周知,宏观政策是建立在市场运行基础上的。如果市场自身运转得好,宏观政策所发挥的作用是预调微调,但如果市场运行已经偏离轨道,宏观政策就需要对其进行强干预,我想,这次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就体现了强干预这一点。
美联储货币政策的目的,我想也可以概括为几点:第一是增加流动性,缓解资金链紧张;第二是防止企业短期内出现大规模停工、违约和破产;第三是维持社会经济基本面稳定;第四是维护金融稳定;第五,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发出稳定预期的强烈信号。
美联储希望用这样的货币政策,换取相对的稳定,但也要看到,一国之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单靠撒钱是不行的,还要取决于对疫情的控制。同时,市场有其自身的康复能力,短期内“失血”,不“输血”不行,但“输血”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恢复经济健康,还需要其他机能发挥作用,这里包括政府作用和市场作用。
同时,各国央行特别是美联储货币政策力度如此之大,会不会留下后遗症?我认为有这么几点,是要防范的:一是其货币政策用力过猛,会不会加剧零利率、负利率倾向,这对全球经济金融发展而言可不是好事;二是原本这两年一些宏观微观经济体的债务率、杠杆率就不低,甚至已经构成了全球经济的潜在风险,这次又有这么多钱投下去,会不会进一步加大经济风险,需要研判;三是未来疫情控制住了,还有这么多钱在市场里,会不会造成资产价格回升后,社会两极分化加剧并催化通货膨胀,需要观察;四是美元是全球主导货币,当前很多国家的货币政策只能是跟随美联储,新兴经济体对美元依赖程度更高,美元指数走高,对货币体系带来扰动,进而影响全球资金流动,更需要警惕。
在抗疫和稳经济过程中抵制逆全球化,以沟通合作助力疫后全球经济发展
记者:您认为,全球抗疫期间和疫后,面对新的国际环境和挑战,中国应该做什么?
屠光绍:个人认为,针对疫情带来的影响,我们需要做一些前瞻性的分析和研判。
首先,我刚才提到,这次疫情之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会发生变化,我们要提前布局,以及时主动应对这些变化。
第二,要重新审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疫情暴发前,我们已经遇到逆全球化的问题,这次疫情对全球化进程和路径会产生影响,我们要主动作为,既要坚持全球化的理念和方向,又需要及时根据国际环境调整战略和措施,在区域化和双边合作上加大力度。
第三,为应对疫情,各国在宏观政策上采取了措施,这些措施对于全球经济金融会有哪些后续的影响,需要及时做好研判和分析,趋利避害,争取主动。
最后,我认为,在此艰难时刻,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促进全球抗疫合作,以民心相通,助力疫后全球经济发展。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