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汉民:有信心有能力如期打赢这场硬仗
告别绝对贫困,全体人民共同迈向全面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脱贫攻坚收官之年虽然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只要全国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下,中国人民将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各项工作,如期打赢这场硬仗,不获全胜,绝不收兵。
经过全国上下的艰苦努力,我国疫情防控已出现积极向好的态势,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最近考察湖北武汉,更是激荡起亿万人民的必胜信念。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战“疫”战“贫”两手抓,两手都不误。
制度自信彰显优势。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在脱贫攻坚领域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政治优势,正是在这一制度的坚强保障下,我们有能力、有信心夺取最后的全面胜利。3月6日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更是吹响了集结号。最后的胜利往往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在最吃劲的时候,我们需要咬紧牙关前行,再坚持一下、再努力一下、再奋斗一下,不辱使命,不负重托,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经济发展铸就后盾。当前,要全面分析研判疫情之后中国的经济恢复和高质量发展之路,变压力为动力,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把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充分释放出来。
调研显示,企业普遍认为受到了疫情影响,大部分企业降低了对上半年收入和利润的预期。这一困境,引起各方关注,从中央到地方陆续出台了为企业减负的措施,审时度势、反应迅速,覆盖广、措施实、力度大,极大鼓舞了企业家的信心,为企业恢复生产注入“强心剂”。我近期调研了近三十家企业,有国企也有民企和外企,有央企大型企业更有中小微企业。所到之处,无不为企业领导和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干劲所感动,为他们同甘共苦、共克时艰的决心和行动而深受鼓舞。目前,企业复工复产已有一定规模,复市也已有相当程度,但同时也存在激励政策效果仍需进一步显现、信息公开问题仍需进一步解决、企业获得感仍需进一步提升等问题。从近期来看,要完善配套细则、加快政策落地,特别是针对人力成本、物业成本等影响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探索更加灵活的支持和纾困方式,及时了解企业在恢复生产过程中的困难与需要,补充与完善相关扶持政策,并兼顾各项政策的长期性和有效性。从中长期来看,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建立评估考核机制,营造公平正义的市场环境,最大程度激发企业主体的活力。把众志成城抗疫情的努力作为千方百计促经济的新动力。
精准施策巩固成果。我们要以更扎实的举措为完成扶贫攻坚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扶贫成不成,关键是扶志和扶智。第一要素就是扶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激发贫困群众萌生出摆脱贫困、劳动致富的内在动力。第二要素便是教育。从脱贫的示例来看,脱贫与良好的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密切相关。因此,要通盘考虑贫困地区群众的教育需求,健全完善教育体系,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并重,提升贫困地区人口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并通过相应的政策来进一步打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继续教育的衔接通道。这次疫情期间网上教育的蓬勃兴起就是巨大的新动能,要认真发展下去。第三要素就是信心。完成精准脱贫任务要有持之以恒的耐心与毅力。要利用编制“十四五”规划的契机,将贫困地区在全面脱贫之后的可持续发展纳入其所在的更广泛的区域整体发展规划之中,用长远的眼光、发展的思路,理性而充分地考虑地域、人口、经济、教育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制定相关发展规划,集中力量解决贫困地区经济社会长远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升地区发展的可预见性和可持续性,按照“六个精准”基本方略,组织实施本区域内的具体扶贫项目,做到一切资源“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奋斗的起点。实现脱贫后可以设定一段时间的缓冲期,在缓冲期内,相关帮扶政策不变、力度不减,坚持脱贫以后再送一程。建立动态更新机制,充分运用信息化、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健全扶贫基础信息,根据已脱贫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适时调整帮扶政策的形式和内容。此外,加强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动态监测,引入第三方参与评估,发挥包括民主党派在内的社会方方面面的积极作用,加强对脱贫攻坚工作的民主监督力度。
(作者系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