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两会报到日委员去哪儿 先完成履职任务
1月9日上午10时,重庆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委员驻地已进入报到的高峰时段,但民盟界别组报到处却格外“冷清”。委员们都去哪儿了?
镜头倒回清晨8点的人民大厦广场。此时此地已经开启“两会时间”,整装待发的工作车辆和忙碌穿梭的工作人员面前,突然走过一群拉着行李箱的政协委员,20分钟之后,他们乘坐的车辆却驶向了和驻地报到点相反的方向。
“在报到之前,我们要先完成一个特别的履职任务!”率队的是市政协副主席、民盟市委会主委吴刚。这一行人,都是市政协民盟界别委员。
一路雨雾笼罩,委员们驱车来到40多公里之外的渝北区统景镇江口村。原来,民盟重庆市委会利用委员集中报到参会的契机,精心组织了这场以乡村振兴战略贯彻落实情况为主题的调研活动。
“旧房整治进行得怎样了?”“产业发展布局如何?”走进江口渔村示范点,委员们围绕乡村人居环境和农业产业发展情况边看边问。虽然天寒地冻,大家却兴致高涨。驻足处,正是按照巴渝民居元素进行整治提升的新农房,和以“渔文化”为主题打造的公共区域景观环境,看到这些,委员们顿觉心中托了底。
青砖粉墙、郁郁翠竹,一片依山傍水的田园风光——这是委员们在大盛镇青龙村太和场看到的居民聚居区建设场景。而来到青龙村蒋家湾,旧房提升后焕然一新的乡村风貌也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行走在御临河畔,满目山清水秀,水果基地的优质柑橘已经果实累累,发展体验农业与乡村旅游前景可期,委员们连连为该镇人居环境整治和产业发展的成效点赞。
耳闻目睹渝北农村“双十万工程”建设相关情况,委员们陷入思考:除了谋划好如何改变农村土地撂荒、产业发展滞后和农村人员结构老化等问题外,怎样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课题。
统筹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有效构建脱贫成果长效巩固机制;推进项目有效衔接,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田间地头,委员们从规划、机制、政策、项目、投入等方面一一切入,探寻着为乡村振兴提供路径和保障的良方。
脚下有泥土,建言有分量。小寒料峭的冬日田野里,一个个凝聚着集体智慧的“金点子”正在跳跃、闪光。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