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厚植“土壤”?企业家委员这样说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土质好不好、肥力足不足,直接影响经济发展。在1月21日召开的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上,10位发言的委员中有6位是企业家,占比过半。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感受最敏锐。如何厚植“土壤”,企业家委员有许多话想说。
“近年来,虽然政府机构、大型国有企业清欠民营和中小企业款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应收账款拖欠问题,仍然是当前我国营商环境中的痛点和难题。”全国政协常委、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葛红林呼吁:齐心协力共同打造“应付尽付”的营商环境。他建议要促进各级政府成为“应付尽付”的诚信政府、促进国有企业成为“应付尽付”的引领企业、促进大型民企成为“应付尽付”的自律企业。
“城市营商环境建设属于见效慢的‘隐性政绩’,又会增加较大工作量和难度,还会使地方小集团和某些掌权人的利益受损……”全国政协委员、研祥高科技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陈志列认为,营商环境的老问题在一些地方依然存在。为了从制度上促进各地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尽快取得实效,真正让企业在市场中如鱼得水、充满活力,他建议把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引入地方政府考核;各地政府以政策和法规的形式出台“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在“亲清”政商关系方面提要求、划界限。
全国政协委员、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立呼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促进市场主体公平有序竞争。”就企业知识产权、商业秘密保护问题,他建议进一步完善以知识产权、商业秘密保护为核心的法律法规和运行机制,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商业秘密专项行动,加大对不诚信企业和劳动者的处罚力度。
“2020年,大多数外资企业对在中国投资或者增加投资,信心还是非常强的。”全国政协委员、德勤亚太高级副总裁蒋颖建议,优化监管,打通外资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她认为让外企真正全面享受开放政策,还需监管智慧,建议做好四个“监管转向”:口径从地方裁量转向全国统一、重点从合规监管转向风险监管、理念从地方保护转向国家利益、反馈机制从被动受理转向主动预防。
同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明忠建议“营造支持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环境”,全国政协委员、北京联东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振东呼吁“规范涉企检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